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 绵阳市 中学 2016 届高三 上学 10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绵阳市普明中学2016届高三10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1-6题,12-15题答在机读卡上,其他题答在答题卷上)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寻找汉字里的中国思维王鸿谅“象”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描画的一头大象。根据现代的考古发现,黄河流域出土了很多大象的骨骼,这说明殷商时期的黄河流域,是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很适合大象的生存,只是后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大象变得十分稀少甚至绝迹。那个时期的大象,就好比后来的牛或马,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论衡书需篇记载着“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禹葬会稽,
2、鸟为之田”,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象耕鸟耘”。甲骨文里的“为”字,从手从象,看起来像人用手牵着一头大象,表示驾驭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应该就是这种传说的见证。从大象而来的“象”字,与语言相结合之后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更多层次的意义。它可以指形象,尚书皋陶谟里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它也可以指意象,周易系辞上里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所宜,故谓之象。”“中国的文化,无论是哲学思想领域,还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几乎无处不有象的形影。”研究者王作新说,“论天体,说天象;论人体,说脉象;谈思维,则有想象、意象。”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里这样总结:
3、“盈天下而皆象矣,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律,莫非象也。”对“象”这个字,从构形到赋予多层次意义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传承下来的东方式认知和思维方式“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客观物象是这种认知的起点。体现在造字里,就是象形,对事物进行描绘。许慎在说文里解释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种描绘并不是简单的原物实录,如果仅止于此,那就是绘画,而不是文字。从绘画跨越到文字,关键在于取象过程中的思维创造,这就是古人说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种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自然万物可取象,人类的社会活动可取象,人类在
4、社会活动中获知的抽象概念也可取象,就像周易里说的,“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体现在文字的演变上,就是从源生字到孳生字的发展,音、形、义的组合方式,让文字的丰富有了无限种可能。“象”与“意”的关联,一直就是古代文献乐于论述的主题。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在“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过程里,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完成了具象抽象意象的转换。首先是对客观物体表象特征的考察,这是具象的,但是人们的观察并不仅仅停留在这种表象的描述,而是对客观物体进
5、行抽象和归类,在造字时取其特征,由一个而知一类。比如甲骨文里的“人”字,并不是具体某个人的肖像描绘,而是一个侧立的人形。这种提炼的特征,最后固定为表意的汉字,又成为一种意象的存在。这种频繁的思维转换,也让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不同于西方科学,并不是通过内在的微观本质的分析来获得规律,而是通过整体特征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注重的是来源于实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引用相关典籍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用周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一句,旨在佐证“取象过程中的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B引用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里“盈天下而皆
6、象矣莫非象也”这一段话,目的在于说明“象”字在传统文化里也可以指意象。C引用沦衡书需篇中“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意在说明殷商时期的大象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些都说明“象”与“意”之间存在着关联。2下列关于“象”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象”字源于大象,应该属于象形字。在甲骨文字形里。“象”字就是描画的一头大象。B“象”字与语言结合之后,具有了更多层次的意义,它既可以指形象,也可以指意象等。C“象”字在中国文化中无处不在,哲学思想领域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都有其身影。D“象”字从构形到
7、赋予多重内涵,体现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这一东方式的思维方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说中的“象耕”,可从甲骨文里的“为”字得到佐证,该字从手从象,表示人用手牵着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B文字和绘画都对客观物象进行描绘,而绘画是简单的原物实录,在取象过程中需要借助于思维创造,这样绘画就跨越到了文字。C“人”字的创造过程中,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完成了具象抽象意象的转换,即观察表象特征抽象和归类取其特征。D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注重的是来源于实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是通过整体特征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比西方科学更为合理。二古诗文本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
8、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是时,学者方溺于雕篆之文,相高以词华。先生独有志于传道,与其同里周希孟者为友,气古行高,以天下之重为己任。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多从之游,虽有诞突恣傲不可率者,不敢失礼于其门。以进士为浦城簿,县缺令,先生行令事,断狱明决,人莫能干以私。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从之者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至其县,先生以十事陈之,安是之,皆为施行。迁为仙居令,仙居山县,莫知学,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浦城。有问难者,得乘先生听讼之暇,入问于庭。偶出行部,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从学者渐多。迁著作
9、佐郎、河阳知县,仙居之民攀车遮道,徒以行,几不得出境。时富弼帅河阳,一见厚礼之。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仙居。或谤之富公曰:“是赚子弟辈束耳!”富公以告,先生曰:“自反而缩,何嫌人言!”或劝先生罢讲,答曰:“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讲益力。富公久而益奇之,入相,荐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寻判祠部。已而以祠部员外郎知常州,复兴学宫、课诸生如河阳。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于江,为吴下民田之害。先生以渠之丈尺,对民田之步亩,分授以浚,深广有制,不月而成,遂削望亭古堰,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田患以除。迁司封员外郎,为开封府推官。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王荆
10、公执政,行新法,先生力言青苗不便。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荆公恶之不已。(选自宋元学案卷五古灵四先生学案)【注】束:送给教师的报酬。震泽:即江苏太湖。公帑(tn):国库。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古行高气古:气质古雅B人莫能干以私 干:求取、追求C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 克:克服、制伏D荆公恶之不已 恶:痛恨、忌恨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陈襄积极兴学的一组是()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安是之,皆为施行先生力言青苗不便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富公久而益奇之自反而缩,何嫌人言ABC D偶出行部,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从学者渐多。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11、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襄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予浦城县令之职,他断案英明果决,不徇私情,并在当地首倡学宫,亲自为弟子们讲学,当时追随他学习的弟子达五百余人。B陈襄任仙居县令时,大力推行教育,在处理公务的间隙,还热心为弟子们解答疑难。离任时仙居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他离开。C陈襄在河阳兴办学宫时,有人诽谤他是在赚取年轻人的学费,他毫不畏惧;有人劝他罢讲,他反而越发尽力讲学。D常州河运水渠淤塞,使太湖水不能流入到长江,常酿成水灾。陈襄安排百姓疏通淤渠,挖开望亭古堤,使太湖积水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
12、化之。译文:_(3)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译文:_(二)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第8-9题。少年游 蒋捷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注】蒋捷,宜兴竹山人,又号竹山。宋亡后,遁迹不仕。8请说明“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的含意。(5分)_ _ _ _ 9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6分)_ _ _ _(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全下列空缺部分。(每空1分)(1)逍遥游中,庄子言简意赅而又深刻的指出“逍遥游”境界
13、的句子是“_ ,_ ,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三句勾勒了刘裕不凡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 ,_ ,_ .”三小说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生 命曹德权血色黄昏,硝烟滚滚。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九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
14、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田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
15、田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
16、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
17、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1)下列对小说
18、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田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说他们“皮包骨”是为下面他们抢馒头做铺垫,因为饿所以才抢,这是很正常的。B.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关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C.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了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饿,从而深感愧疚。D.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笑。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E.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
19、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 (2)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_ _ _ _ (3)文章结尾:“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6分)答:_ _ _ _ (4)文章标题是“生命”,但有人认为以“小翠”做文章标题更合适。请就此问题进行探究。(8分)答:_ _ _ _ _ _ _第II卷 表达题(80分)四语言知识运用(20分)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 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甚是壮观。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C
20、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D虽然这个店的招牌几易其名,改弦易辙,但因其服务质量差,顾客仍然门可罗雀。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寥廓 漫溯 陨身不恤 风神潇洒 B嘶叫 商榷 浅尝辄止 蘖根祸胎C懵懂 草窠 穿流不息 五彩斑烂 D厮打 国粹 苌弘化碧 不落言筌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 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可能衍生商业。B早晨八时,随着一声枪响,参加“迎新春万人环城长跑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