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时优案2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时优案2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 2020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时 11 中国建筑 特征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课时优案2 对应学生用书P6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此言差矣。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
2、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的水准。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一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天长地远津津乐道炉火纯青一见钟情B天长地远喜闻乐见挥洒自如情有独钟C源远流长喜闻乐见挥洒自如一见钟情D源远流长津津乐道炉火纯青情有独钟答案D解析天长地远: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据语意,第一空选“源远流长”。津津乐道:形容
3、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根据后面的“一到谈及”,第二空应该选用“津津乐道”。炉火纯青:用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用“炉火纯青”。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一见钟情: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也指对事物一见就产生了感情。根据语意,第四空应选用“情有独钟”。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B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坚固伟岸的风光片里古堡、华丽炫酷的教堂,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
4、C欧洲遍地开花的古建筑,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D欧洲遍地开花的古建筑,如坚固伟岸的风光片里古堡、华丽炫酷的教堂,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答案A解析“坚固伟岸”不能修饰“风光片”,排除B、D两项;C项,“古建筑”缺少谓语。故选A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被堆砌的。B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C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D然而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
5、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答案B解析A项,句式杂糅,去掉“被”;C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D项,根据原文,本句与上句不是转折关系,因此错误。1高考源点:鉴赏说明方法第1段段末“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答: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周边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亲缘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同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表明中国建筑体系影响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2高考源点:鉴赏说明方法本文第10段交代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屋顶的设计,
6、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答:答案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中国的建筑中屋顶的美观和其他建筑中屋顶的草草处理、生硬无趣进行比较,突出了中国匠师的智慧与匠心。同时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证明这种设计由来已久,亦是我们民族的骄傲。3高考源点: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答:答案这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说明各民族之间建筑的相通性。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179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