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子陵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余姚市子陵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 新人教版 浙江省 余姚市 中学 2013 九年级 语文 上学 月考 试题 新人
- 资源描述:
-
1、浙江省余姚市子陵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三)一、书写(4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文字书写端正清楚。二、积累与运用(26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古往今来,大凡学识渊博,思想深su( )的“成功名者”无不从书j( )中获得知识营养和智慧的灵光。读书是一种求索,也是一种享受。手握书卷,在或昏黄或明净的灯光里,让灵魂与思想在散发着书香的字里行间o( )游,或与jun( )永的小品文产生共鸣,或让哲理的文字使心灵变得清亮、剔透,或在对美文的欣赏中得到一片纯净与甘甜,那能不是一种享受与欣慰。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2、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B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C 这篇文章形象丰满,叙事生动,尤其是语言,味同嚼蜡,令人难忘 。D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3.阅读语段,为空格处分别选择恰当的句子,将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谁都不会想到,林书豪, ,竟率领球队在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赛场上创造了七连胜的佳绩。 同样是替补队员,当别人迷茫、抱怨的时候,林书豪每天都在训练体能,研究比赛。七连胜的奇迹, 。 A.这个任何时候都可能被裁掉的队员 A.不是上帝的赏赐,就是日日苦练的必然结
3、果B.这个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被裁掉的队员 B.不是上帝的赏赐,而是日日苦练的必然结果4下面是一位学生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1)-(3)题。(5分)(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乙)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1)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1分) (2)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2分)
4、第 句,修改意见: (3)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2分) 5古诗词默写填空。(6分)(1) ,日晚倦梳头。(2)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3)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虽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 , ”这一“冷”一“热”,异曲同工,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4)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 ”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6. 名著阅读(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
5、面问题。A因镣了西门庆而被发配孟州。孟州的小管营施恩,对A礼遇有加。施恩在此地开了个“快活林”酒家,不想却被蒋门神夺走,A答应帮施恩抢回快活林。A先到快活林去闹事,蒋门神大怒,跳出来与A打斗。A几拳就将蒋门神打倒,蒋门神只好答应归还了快活林。这段文字中的A是谁?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有关于他的另外一个故事情节 。他的主要性格是 。 7.综合实践。(6分)假如你的班级要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下列问题。(1) 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下面的上联和下联的内容,补写横批(限四个字)。另外,请写出上联和下联的贴法。(2分)上联:一支粉笔,两袖
6、清风,启迪千秋智慧。下联:三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横批: 贴法: ( 2 )主题班会举行前夕,退休的李老师接到了小明同学的电话,请你根据李老师的回答补写出小明所说的话。 (2分) 小明:李老师,您好!我是小明李老师:是小明啊,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小明:李老师:哦,好啊,我一定会参加你们的活动的小明:李老师:好的,我会在明天上午十点种赶到学校,到时见(3)同学们在毕业纪念册上给各科老师写下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数学老师也写上一句(2分)致数学老师: 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致语文老师: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三、阅
7、读理解(40分) (一)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12分)(1)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2)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 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 “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 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 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 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 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
8、,也没有叫出 “妈妈” 两个字。 (3)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 ,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4)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5)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6)微凉的风中, 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
9、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 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7)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8)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9)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
10、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10)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 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 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
11、啊啊 地大声叫着, 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 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 “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 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 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在脸上, 母亲就这么真实地 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
12、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 ,有删改) 8.请阅读选文(3)一(16)段,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2分) (3)-(4) 母亲带我散步 (5)-(6) (7)-(9) (10)-(12)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13)-(16)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9.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10.请简要回答选文第(15)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3分) 11选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分) 12.“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