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限时训练(12)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课时).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师 大讲堂 201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限时 训练 12 古代 诗歌 鉴赏 第一 课时
- 资源描述:
-
1、限时训练(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课时)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_(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_【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
2、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答:_(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答:_【答案】(1)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对比:作者同友人
3、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2)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宛陵旧游唐陆龟蒙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注】“宛陵”即宣城。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在陵阳山上建楼。李白在宣城时常登此“谢公楼”。(1)诗人将谢朓、青山、李白、楼几个意象组合成“谢朓青山李白楼”,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答:_(2)前人十分欣赏这首诗的末二句,称之为“诗中画本”。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一幅诗意的画境的?答:_【答案】(1)诗人善于运用形象,以虚写实,此处的“山”与“楼”,文义互见,既
4、可以理解为谢朓欣赏过的青山,李白登过的楼,以谢朓著名的青山,以李白著名的楼;或者是谢朓建的楼,李白欣赏的青山含义十分丰富,谢朓、青山、李白、北楼,错综交织,融成一片,山水和人物之间,仿佛彼此都渗融着对方的血肉了,诗人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给人们联想飞翔的余地,大大扩大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2)诗人用工笔细描,用明快而细腻的线条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西斜的落日,流去的春水,晚风中飘摇的酒旗,流水中破碎的倒影,形象鲜明,堪称“画本”。诗人善于炼词铸句,如不直接写“酒旗”飘扬,而用“飘落”在春天清溪水中的“风影”来描绘,风物如画,饶有风味。诗人善于融情入景。残日西斜,酒旗飘飘,春水潺潺,诗人咏怀古迹
5、,思慕前人,感时伤世,这帧山水图所蕴含的思绪感慨,十分动人。诗人重在写意,以实见虚,在形似中传神,深入主题,突出印象。(能从一两个角度赏析说明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闽中秋思唐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做出简析。答:_(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答
6、:_【答案】(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2)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乐景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折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说明:言之有理即可适当得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