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想北平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北平 答案 冀教版
- 资源描述:
-
1、想北平 教 学目 标1、理解感受作者对北平的眷恋深情。2、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3、学习和体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的语言。重 点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难 点教 法引导法、讨论法、研读法学 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使用说明】 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一、预习导航 1、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
2、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2、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含义。2、老舍 (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字-。曾因创作优秀话剧 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 、 等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2、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
3、音写汉字廿( ) 黏合( ) 什刹海( ) 参差( ) 空旷( ) 濒临( ) 道观( ) 期年( ) zh ( )伏 隐dn ( ) zh( ) 息 ho ( )天 三、合作探究1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什么的特点?2、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为什么“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作者用了怎样的类比来形容这种“爱”?(用原文回答) 3、文章里还有哪些句子是你特别喜欢的,请找出来并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体会。4找出文章中的对比写法的文字,再分析这样比较的作用是什么?6、思考探究: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束全文,这一笔好在哪里? 7、 语言特点: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含极其深刻思想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四、拓展训练 补充阅读,写100字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