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人教新课标.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24614
  • 上传时间:2025-11-18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两个 铁球 同时 着地 新课
    资源描述:

    1、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

    2、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知

    3、识与技能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写“寻常、信奉、违背、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 查阅资料、分析人物言行的对比体会执着追求真理

    4、的过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法、分析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图像。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画中的人是谁吗?对,他就是古希腊大哲学家叫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美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5、”。2.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奉为不容更改的真理。可是,就有一位年轻的数学教授对他的话产生了质疑,并用公开的试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断。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勇敢的挑战者吧。(板书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出示要求:(1)标注自然段序号;(2)圈画生字词;(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4)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带音生字:违、妄、执、略、辩、奉、磅、拴、拖、释、宣、萨(1) 学生自由读生字。(2) 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3) 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4) 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

    6、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违背 妄想 执着 信奉 固执 胆大妄为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4.理解重点词语: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违背:违反,不遵循;信奉:信仰敬奉;怀疑:不相信,有疑惑。5.找出反义词:上面的重点词语中,我们发现“怀疑”和“信奉”意思相反,是一对反义词。其实本课的反义词还有好几对,试试看,你都能找得到吗?归纳总结:信奉怀疑;易-难;下落-上升;正确-错误;公开-保密;轻重;快-慢;对-错 6.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

    7、识吗?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出示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进行提示。(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获得成功。)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详细了解伽利略是如何进行这次试验的。三、精读领悟 (一)整体感知,了解结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第一部分 (第1段): 写伽利略的成就以及学生时代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第三部分(第4-6段):写伽利略用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师:伽利略是如何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论述的,经历了哪些波折呢?让我们进一步具体去了解课文。 (

    8、二)了解伽利略。1.指名朗读第1段。师生评价。2.从这一部分看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善于思考问题、善于动脑。)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时代的伽利略?(写伽利略的“很不寻常”,为后面伽利略敢于大胆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作了铺垫。)3.师补充伽利略资料:1581年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1589年,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年仅25岁。1609年,他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主要著作星际使者等。过渡:伽利略究竟对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观点提出了疑问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三)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第2、3段。师生评价。2.了解提出疑问时的社会环境(第2段):(1)再次默读

    9、第2段,思考:亚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来?(从“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等词句中让我们知道人们对亚里士多德非常肯定并富含崇拜之情。)(2)“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两用两个反问句,充分说明了当时科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狂热崇拜。)师指导用责备的语气读好这句话。(3) 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3.了解疑问的问题(第3段):(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10、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课件图片演示伽利略的疑问。)(2)举例子说明: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50秒钟)(3)有感情地朗读。(语速稍慢、语气要轻,体现伽利略在静静思考。) 过渡:让我们一起去学习第三部分,看看伽利略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四)学习

    11、第三部分。1.指名读第4-6段,师生评价。2.思考:伽利略想用什么方法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找出原文中的句子。(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试验前他有准备吗?说明了什么?(有准备,他经过严密推理和反复试验证明自己是对的,说明了他是一位严谨、有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3. 对于伽利略的做法,人们是怎样的态度?(嘲讽)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话语,有感情地读一读。句子一: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句子二: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4. 拓展: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还会怎么想或怎么说呢?(例如:竟然怀疑亚里士多德,

    12、这个人真是太狂妄了。)5. 面对众人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伽利略还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6. 师讲解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本文通过写周围人的表现,从而更能体现伽利略的勇敢和执着,这种写法叫侧面烘托法。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试着运用这种写法。 (五)学习第六段: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1. 出示相关图片,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2. 这时周围的人是怎样的反应呢?(惊讶地呼喊起

    13、来)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3. 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1)生齐读。(2)“不是全都对的”换个意思不变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也会有错的”)(3)读完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启发?(例如:不要迷信权威,一味崇拜。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盲目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六)课堂小结:伽利略是一位非常勇敢、执着追求真理的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言论已经难能可贵了,更何况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试验。生活中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

    14、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感受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2)学习并感受了侧面描写的妙处。五、课堂练习1.选词填空。 违背 违反(1)做人要讲原则,不要(违背)良心。(2)你天天迟到,严重(违反)了校纪。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伟大(渺小) 违背(遵守)公开(秘密) 怀疑(相信)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并思考课文的最后一句话。2.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板书设计】 29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勇敢质疑 博学 认真求证 权威 公开试验 信奉 【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新课标

    15、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本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结构,然后先了解伽利略的性格特点,再去到文中寻找具体句子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观点,课件一目了然,学生易理解。在讲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时,我给学生加了拓展思考,想想当时人们还会说什么,从而为更深入的理解伽利略的特点做好烘托。这样的教学过程很自然,水到渠成,学生收获也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人教新课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461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
  •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