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4.3《项羽之死》 (共39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晋江季延中学吴晓东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v 题乌江亭v 杜 牧v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v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v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所写的一首咏史诗。诗人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正确总结失败的教训,至死不悟,叹惜他的“英雄”业绩归于覆灭,同时富有讽刺意味。诗人认为项羽如能采纳忠言,重返江东的话,那还是大有作为的;只可惜他太刚愎自用了。诗人在惋惜、讽刺、批判项羽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宣扬了一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司马迁v 一、作家档案v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
2、)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v 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中国古代史学源远流长,史学家灿若河汉。在数以百计的中国古代史学家中,西汉的司马迁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使他的历史研究具有纵阔的视野和邈远的深度。
3、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v 背景回放v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
4、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鸿门宴”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v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
5、句;(二)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分析讲解文章内容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v
6、 分析下面的文字对刻画项羽形象的作用。v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v【参考思路】这一段“霸王别姬”,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刻画项羽的形象。首先正面描写项羽的悲歌和泪水。项羽是一个勇敢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悲壮哀婉的垓下歌,慨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然后还写到了“左右”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当时的气氛。随从的将士都哭了,“莫能”二字写尽了将士们的不忍
7、之心,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v 垓下歌在项羽本纪中有何作用?v【参考思路】垓下歌是项羽被困于垓下时的千古绝唱。v 能够增强文章的抒情色彩,起到传神写意的作用。垓下歌的插入,使项羽的形象、气质,变得慷慨悲壮、姿态横生。v 起到了浓缩故事情节、提炼人物形象的作用。它以短短的四句诗,清楚地概括出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叱咤风云、不可阻挡的气势,以及在短短的时间内骤然覆灭的悲剧,与前后文相互照应、相互勾连,是项羽对自己戎马生涯的回忆,是作者对项羽人生经历的反思。v“力拔山兮气盖世”写出了项羽过人的勇气和超人的气概,使人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双的英雄形象。v“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说的是骓马不再前进了,
8、该怎么办呢?虞姬啊,我将怎么安排你呢?对此句诗,章培恒提出了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后果的问题,他的回答是:项羽之所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应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披靡。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v 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这是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诗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勇以及刚愎自用、盲目自信的弱点。v 综观项羽本纪,无论是情节的发展,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能跟垓下歌的诗句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垓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473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