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一市 学与考联合体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省一市 学与考联合体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联合体 2017 届高三 模拟 试题 语文试题 扫描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 B( 原文的定义是“思想境界创作主体的思想境界”,就是反映作者的思想境界,作者的境界是通过作品(或作品主人公)体现出来的。B 是周恩来自己说的话,境界高远,但不是具体作品,不合文中定义。)2. D (D 应为“才可能受到称赞”。)3. B (原文 “社会责任感是靠作家内在自我提高、自我约束”,偷换主语。)4、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不是线索,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抒情重点;B文中没有说到“索取赔偿”;D查相关链接,应是第二部自传后。)5、答:刘晓庆说,本来人生
2、是单行道,我又返程了一次。“2”是指得到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60”“63”是实际的岁数。这一改变是说在秦城监狱,她以为生命已经终结,却获得了重新活下来的机会;同时,艺术事业的生命也会结束,却迎来了一个重新绽放的机会,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体验了两次人生,艺术事业两次达到巅峰。【解析】题目考查“对文章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的能力。一般的思路是先查找关键词周围的内容,然后从全文角度分析。文中反复出现“260岁了”这些词语,按照年龄、事业进行概括。6、答:可以分为三个过程。1、刚入监狱,觉得“一切都是黑沉沉的”,担心恐惧导致噩梦连连,认为生命已经毫无希望,很难再有活下来的机会。2、希望产生,听说只要判刑
3、后会活下来,“顿时出现了蓝天白云”,生命的活力也开始表现出来。3、珍爱活下来的机会,锻炼身体,充满信心,这是实现活下来意义的保证,有了希望,就要好好的实现希望。概括起来就是没有希望到有了希望再到相信希望为希望努力。【解析】题目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的能力。一要注意分析的区间,就是“秦城422天”;二要注意层次,提出过程,不要回答成原因。7.C E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涉及到小说手法、人物形象、语言艺术魅力的鉴赏等内容。A. 线索不正确,应是求画、骗画、毁画;这也是小说一个明显的内容。B. 应为自然环境描写或者景物描写。D.从
4、原文叙述看,画是不需要调查的,这两句话,好像是为钱老爷着想,实则是为自己脱身找的借口。8、【答案】1、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着画图、赏图、毁图而展开,波澜起伏。2、衬托人物品质。墨竹图衬托了郑板桥清廉刚直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钱德贵附庸风雅、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3、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通过墨竹图塑造了一个两袖清风、正直不阿的县令形象,形象的阐明“无欲则刚”的道理。(每点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意象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首先墨竹图贯穿小说始终,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连接秀才、县令及钱老爷的关键,因此从线索、情节结构上来看其都有独特的作用。其次从意象的作用来看,意
5、象一般可起到衬托作用,从本文来看墨竹图也是人物形象的一部分,突出了县令、钱老爷等人物的形象,同时对中心也起到说明作用。9、【答案】 1、看轻名利,不能钻进名利的绳索。2、不直接也不间接的巴结权贵,不迎合钱德贵这类人。3、要诚实做人,诚心待人。4、要有正直的气节,做人要有底线,敢于扯画。(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六分。)【解析】这是一个可以对探究对象做出不同解读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审题,“清官、正直的人”,就是说要把故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次,注意结合原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自行发挥,不可离原文太远。可结合郑板桥为官的态度、对待秀才真诚的态度、对阿谀奉承者的态度以及秉持自己做人的底线等方面进行概括。这样就
6、能得出比较完整的答案。10. A (B 主要错在“月分俸济之其人”, 应为“月分俸济之,其人”。C“以罪免官 ”,中间不能分开。D“无以报愿/”,理解错,导致停顿错。)11、C 庙号、谥号意思不相同。12. D (D 有两处错误,一应是司马光评论处理大事,他都帮助;二应是他劝说司马光复出,司马光不愿复出。)13.(1) 又有一个叫井元庆的人,在乡里豪横欺骗,没有人敢盘查阻止他,司马旦捉拿了井元庆并按照法律处理。(关键词“豪欺”“谁何”“擒致 ”各1分,大意2分)(2)工程浩大并且时间紧迫,老百姓就会忍受不了,那么它带来的祸患不只是不可能修成罢了。(关键词“亟” “不胜” “ 非徒 ”各1分,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天地人.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