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1《留取丹心照汗青》备课参考.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资源描述:
-
1、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1留取丹心照汗青备课参考1课文解读作者简介卞毓方,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基本解读这篇传记作品描写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英雄文天祥。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志向思想行为,来描画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头精神。在写法上不同
2、于前面几篇的一个突出点是,这篇作品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象、理解、评说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另外,作品还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来塑造这一传主形象,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这些多样化手法的巧妙运用,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文天祥最后的生命情形,又鲜明地突出了文天祥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部分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笔触,交代了南宋末年的政治情形以及文天祥兵败被俘的历史事实。文章起语不凡,
3、总领全篇,定位文天祥在历史上的意义。末尾嘎然而止,将叙述的重心聚焦到文天祥求死不得、欲逃不能、被押送到元大都燕京的镜框里。第二部分 元人对文天祥采取的“比杀头更严峻”地考验一个人人格的三次诱降,以及文天祥艰苦的囚禁生活。文章进行了生动细腻的场景描写。第三部分 文天祥的绝笔之作正气歌的创作过程。文章采用了电影镜头的描绘技法,运用了合理的文学想象,将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描写的惊心动魄,光彩耀人,悲凉慷慨。2习题解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是促使学生对文章取材和描写重点的把握。参考答案 这篇给文天祥做传的作品,在取材上,和一般作品有所不同。它描写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刚硬不屈的精神品性,
4、主要聚焦于文天祥被捕之后所受到的更严峻的人生考验上。“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的具体含义,可以参见文章末尾:“文天祥可以求仁得仁、从容捐躯的了,他已经完成在尘世的使命。”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在对这篇传记作品的“评传”性质的理解。传记作者在作品中加入自己对于传主的评论,有助于开掘传主的生命价值,突出传主的独特意义,将传主生活事实的平面叙述升华到立体述评的层面。参考答案表明文天祥面对更为复杂的诱降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性之难能可贵和他所采取的对策之高明。两个反问句式、两组比喻,对比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留梦炎等的卖国投降行径,突出了文天祥的崇高形象。元世祖忽必烈深知,最能帮他巩固蒙人统治秩序的,
5、当属文天祥无疑。另外,此话具有某些哲理意义。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在理解文学创作“穷而后工”的独特现象。参考答案 希望同学能够贴近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课文中也提供了一些例证,如但丁及其神曲、马可波罗及其游记叙述、司马迁和李煜。3相关资料(1)文天祥生平文天祥(12361283) 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6、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3单元 9 宝玉挨打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