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东莞市 中学 2011 2012 学年 一下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麻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2012.5.26)本试卷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将选项答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本大题10小题,共42分。1补写出下列
2、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1)剑阁峥嵘而崔嵬, , 。 (李白蜀道难)(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4)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5)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24题(9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B是故无贵无贱 无:无论。C吾师道也 师:学习D而耻学于师 耻:羞耻。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B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3分)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59题(18分)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
5、,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
6、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
7、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报:报复B.乃去赵适魏 适:到去C.于是屈身下士 下:降职D.皆为郡县以属燕 属:归属,从属。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西摧三晋于观津B.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 使乐毅为上将军C.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 先礼郭隗以招贤者D.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齐之田单闻之7.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和才能的一组是( )(3分)赵人举之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
8、也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A. B. C. D. 8.、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乐 毅 者 其 先 祖 曰 乐 羊 乐 羊 为 魏 文 侯 将 伐 取 中 山 魏 文 侯 封 乐 羊 以 灵 寿 乐 羊 死 葬 于 灵 寿 其 后 子 孙 因 家 焉 中 山 复 国 至 赵 武 灵 王 时 复 灭 中 山 而 乐 氏 后 有 乐 毅、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9、7分)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穂秋,又打够重阳酿酒。(1) 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3分)(2)“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二、本大题7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5分)“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张再林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 “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
10、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
11、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
12、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723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春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 5 识字测评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