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案: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系列五) WORD版含答案 (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案: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系列五 WORD版含答案 2 2021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教案 第四 单元 11 中国建筑
- 资源描述:
-
1、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二、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从而掌握作者所介绍的建筑领域的知识。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2、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教学难点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文章的行文结构。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展示国徽
2、、人民英雄纪念碑、联合国大厦等图,提问:它们的设计者是谁?梁思成。他是我们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今天我们跟着这位建筑大师来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二、 作者介绍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他是一代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才女林徽因的丈夫。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
3、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史、清氏营造则例等。三、 题解 “中国建筑的的特征”什么结构的短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题目:窥见文章信息)明确:偏正结构的短语。两个修饰语,“中国”、“建筑”,中心语“特征”。1、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范畴。2、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的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如何整体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明确:(1)通读课文,找出各个段落的关键句(2)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3)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行文思路)2、请快速浏览课文
4、,按照以上步骤理清文章思路板书: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体系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成就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筑的“可译性”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4、请简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 本文 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国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5、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1)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词)(2)九大特征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结构特征装饰特征组成、平
5、面布置、结构方法、斗拱、举架屋顶、朱红色彩、构件交接部分的突出、漆色或雕刻五、 中国古建筑欣赏。【切入点】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简洁,严密,醒目,层次分明,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可引导学生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探究文本的内容。1“特征”的限定范畴2“特征”概念的引入3“特征”的要点及其逻辑分布4“特征”的形象表达5“特征”的外延联系6“特征”的思想内核和美学价值【操作】【讨论】1。“特征”的限定范畴【提示】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
6、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讨论】2。“特征”概念的引入【提示】从“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最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等语言信息分析,梁思成引入“特征”的概念并全面展开阐述,反映了作者宏观开阔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构成了这篇小论文的独特视角。【讨论】3。“特征”的要点及其逻辑分布【提示】作者按照事理顺序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简洁严密。对特征突出部分用“最显著”、“最主要”、“最大
7、胆”等修饰语加以界定。这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和上部屋顶”的主要构成作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再依序分别从结构原则、方法,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以及屋顶、颜色、构件和材料的装饰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绍,条理十分清楚。【讨论】4。“特征”的形象表述【提示】小论文中,要做到形象而又准确地说明事物,必须注意语言的锤炼。梁思成善于运用高度概况的语词,来表达理性的思考。如“拘束性”、“灵活性”、“多样性”、“可译性”等词语,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阐述说明事物的性质和关系。如“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873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7课 虎门销烟_语文S版 (共16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