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6)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朱子语类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6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教学
- 资源描述:
-
1、朱子语类三则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2、 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3、辩证地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正确地认识理学。教学重难点:1、把握理学的基本思想2、 正确认识理学。教学方法:研习讨论、辨析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学生齐背这首诗。学生对观书有感很熟悉,以此引入朱熹。二、作家、作品 (多媒体投影)1、作家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
2、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3、(1)产生时代背景 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明清两代一般士人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与朱熹的思想有关。另外,为了
3、维护理学的学术地位,朱熹不但反对不同于儒学的佛学、道教,而且还批判了儒学内部与程朱理学不同的其他学派。经过了朱熹的努力,理学从北宋时期一个普通的学术派别,发展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但是,在朱熹晚年,由于他卷入了当时的党争,朱熹的学说也被禁为“伪学”。 朱熹去世以后,党禁解除,他的思想学说得到统治者认可,在南宋末期以至元、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学思想。(2)发展概况 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成于程颢、程颐两亲兄弟,南宋是理学的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逐渐
4、走向僵化,理学发展主要的内容是王守仁心学的崛起以及王学的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三、 研读探究(一) 读1、请学生分组朗读三则内容,并请他们指出不懂之处,老师加以解答。2、请学生概括每则的主旨内容。教师加以引导并总结。(1)读书方法 (2)天理人欲; (3)义利之辨。2、 第一则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明确:熟读、精思、不贪多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不能“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朱熹说读书要精读熟读,那么我们今天且借他的慧眼来深
5、入地读一读他的思想。(二)思1、 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2、 你原先是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3、 那么“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问题交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三)辨1、 朱熹的思想是官学,与政治挂钩,难免失其本味。那么历史真相是什么?让我们从他的言论中来寻找答案。让学生齐读第二则。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引导。“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最后总结明确答案:(1) 天理人欲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2) 存天理灭人欲人的物质欲望和社会规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的利益追求和道德准则之间的矛盾冲突
6、。 (3)穿衣吃饭这些最基本的欲望是天理之内,只是超出了这个范围之外,便成了朱熹所说的要克制住的人欲。2、 讨论(1) 你如何看待考试作弊事件?(2) 你如何看待体育赛场上服用兴奋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便是文中所说的“两条路”。这种超越界限的人欲追求其实就是利。3、 分析第三则: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所谓义,就是“天理之所宜”;利则是“人情之所欲”。所以:义利=理欲中国传统价值理念里是重义轻利的。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古人也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评价,适时加以拓展。修身与兼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07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