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虚词:“乎”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知识点虚词:“乎”3 广东省 惠州市 惠阳 第一 中学 实验学校 2014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知识点 虚词
- 资源描述:
-
1、高三导学案 学科 语文 编号 编写人 邓楚国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掌握虚词“乎”的用法【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掌握“乎”字的三大用法。难点 :掌握“乎”作介词、作语气助词的用法。【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
2、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可译为:于,在,比,对、对于等。(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二、基础自测1指出下列句中“乎”的用法和意义。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答案:用法: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答案:用法: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今亡亦
3、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答案:用法: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2指出下列句中“乎”的用法和意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答案:用法: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于是乎书。答案:用法:用在句中的停顿处。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指出下列句中“乎”的用法和意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25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