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14、苏轼词二首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1)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14、苏轼词二首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1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 资源描述:
-
1、胸有浩然气,身御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吟咏,让学生感受苏轼词的豪放之美,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苏轼词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掌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从而品鉴诗歌的意境;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词的韵律之美、景物之美、情感之美,学习鉴赏诗词。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把握情感,理解作者心中的“浩然之气”的内涵。二、教学重点1掌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诗歌表现手法2把握苏轼在词中表现出的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心中的“浩然之气”的内涵。文本呈现: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
2、偓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回顾苏轼被贬经历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分享了我印象中的苏东坡,有人说他是一个全才,有人说他是一个美食家、有人说他在文坛上的地位,有人说他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有人分享了他的幽默、逗比。(对苏轼最为精妙的概括是在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
3、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而我印象最深的是苏轼坎坷的一生。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他在这些地方都任过职,有的地方呆的时间长,有的只有短短数月,我们看到他仕途的坎坷,也看到他漂泊的一生。他写过这样一首诗,有人认为是他的自我解嘲,有人认为这首诗道尽了他仕途的坎坷。而我想这也许也是他人生的一种磨砺。(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问题引导:元丰二年(1079),
4、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团练副使五年,且不得参与政事。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第一次遭受到的沉重打击,那么他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的政治祸难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二)解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1、题目交代写作背景:2、点明亭的主人与作者的亲密关系,幽默诙谐。(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黄州快哉亭记所学知识加以理解。)他写这首词时,在黄州已近四年,与同样被贬黄州的张怀民交好。张怀民在其宅西南长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
5、州快哉亭记,苏轼也写了一首词赠给张怀民,就是这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名家的范读,把握词的内容,感受全词的风格。(三)朗读感知:了解本词整体风格。听学生代表范读,看看同学是怎样把握这首词的?整体感知全词的风格:豪迈旷达。明确:主旨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四)品读鉴赏: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边感受这种豪迈的风格,一边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我们就是词人,此时,词人伫立在这快哉亭上,他看见了什么,回忆了什么?问:词人有没有写亭子本身?没有。而是写了快哉亭周围的景色,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写快哉亭周围的景色呢?你觉得景色如何?找出描写景色的词句。1.词人伫立在这快哉亭上环
6、顾,他并没有写亭子本身,而是写了快哉亭周围的景色,那么他看见了什么,忆起了什么?(词中哪些句子在写快哉亭周围的景色?你觉得那里的景色如何? )(引导学生抓住词中的意象(落日、水连空、江南烟雨、孤鸿、白头翁),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写之景(学习把诗句散文化),进而引导学生鉴赏所用的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实落日亭下水连空上片虚长记平山堂 江南烟雨 孤鸿景 开阔 壮丽静千顷净江碧峰下片动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上片:“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
7、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眼前有快哉亭,记忆中有平山堂,词人通过回忆和联想,来写眼前的景色。以忆景写实景,新颖别致。其中“欹枕”写出了观赏者悠闲自在的情态。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在当时的情况下,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的,所以这里是借平山堂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品位。笔法非常巧妙。 平山堂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快哉亭与之比肩。有苏辙文证:“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8、。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黄州快哉亭记下片:“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特写镜头,江广水宁,江面广阔,江水宁静,水山相映,别具情趣。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大风骤起,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舞。“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2.全班朗读诗歌,读出词中旷远辽阔的意境和景色变化的特点。诗歌中,我们将描写景物的语言称作景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传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42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二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歪脑袋 木头桩)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