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类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山居秋暝》优质课件(33张).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30322
  • 上传时间:2025-11-19
  • 格式:PPT
  • 页数:33
  • 大小:695.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唐诗五首-山居秋暝
    资源描述:

    1、学习目的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2.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诗歌发展的概况:诗经楚辞汉魏五、七言古体诗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集大成)现代诗(自由体、律诗)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近体诗知识2律诗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近体诗知识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

    2、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近体诗知识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 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 同,只是不一定对仗。返回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诗人。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人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40岁后)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中年后长期隐居山林,先是在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他“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身在朝廷,心存山野,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王维笃信佛教,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有“诗佛”之美称。诗佛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

    3、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把握节奏诗歌朗诵 意象:画面:意境(画面的特点):两字一词概括 情感:手法:1 诗歌中写了哪些景物(意象)和人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上想象将它们描摹出来。2.作者用什么手法?资料卡雨果:“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意象 空山 明月 雨 明月 松林 泉水 岩石(范文)山居秋暝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

    4、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啊!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意境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情调凄寂,幽僻 凄清旷远的

    5、意境表现了作者遭贬谪以后悲观绝望的心理落差.沁园春 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用拟人等手法表现了开阔亮丽、乐观大气、生机勃勃的雪的意境,表现了革命者乐观向上的大无谓精神是景、人和谐统一的田园生活图景,。(天人合一)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意境清新、宁静明丽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 安祥和乐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新秀美、民风淳厚勤劳。六、古诗中表意境的术语 1.优美类:宁静恬淡、宁静美好、清新明丽、清新自然、清新幽美、清幽明净、清爽宁静、恬

    6、淡闲适、明丽优美 闲适恬淡、闲适自然、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清幽脱俗、空灵高远、空蒙迷茫、空灵蒙胧、艳丽优美生机盎然、生意盎然、恬淡宁谧、闲适恬然、优美迷人、华美壮丽、艳丽迷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诗句中用了哪些手法?参考归园田居上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一段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 悠长的遐思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祥和)近 亲切可即 环境 幽雅美丽远所闻:色彩声音描写景物的手法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

    7、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上下、远近,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世界,堪称“诗中有画”的典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

    8、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即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可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zh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山居秋暝看起来,洋溢着一片热闹;可是,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的幽静基调并不抵触,反而是相辅相成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

    9、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主题尽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答: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前面三联都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反其义而为“可留”,翻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春夏两季的许多花花草草,如今都已经衰谢了。

    10、由他去吧(所谓“随意”)!山中的隐士(所谓“王孙”,也包括作者在内)完全能够欣赏这些迷人的秋景,用不着出山去的。在此,诗人巧用典故,含蓄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继续归隐山林,洁身自好,闲怡自适”的情感。小结:山居秋暝中,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唐诗五首--山居秋暝》优质课件(33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0322.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
  •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