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威海市 威海 文登 2021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 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文言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夏侯惇,字元让,沛
2、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
3、,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
4、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皆关内侯。(选自三国志)【注】陂:池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行奋武将军 行:排行B. 共执持惇 执:捕捉C. 身自负土 身:亲自D. 使得以便宜从事 便宜:方便合适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B.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C.
5、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D.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古代帝王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于开国皇帝,文中指魏太祖曹操。B. 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此封号的人物,比较著名的有东汉的马援。C. 封邑:古代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和臣属的土地,包括该土地上的百姓;也叫“采地”“采邑”“食邑”。D. 薨:古代对诸侯或朝廷官员去世的说法,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嫔妃或皇子公主,或者
6、封王的贵族。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侯惇性格刚烈,十四岁时,有人羞辱他的老师,他就把那人杀了,因而闻名郡里。B. 夏侯惇作战勇敢,在濮阳打败吕布,并夺得军用物资;太祖平定黄河以北,夏侯惇担任后卫以阻挡追兵。C. 夏侯惇关心百姓,在征战吕布时左眼中箭受伤后,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劝勉百姓种植水稻,造福百姓。D. 夏侯惇战功卓著,深受赏识,太祖让他“同载”“出入室内”,其子孙九人也因为他的功劳而被封侯。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2)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6.
7、被太祖认为“可为万世法”的做法是什么?这一说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答案】1. A 2. D 3. D 4. B 5. (1)况且我奉命讨伐逆贼,难道会因为一个将军的缘故,而放纵你们吗?(2)太祖驻扎在摩陂,经常召唤夏侯惇与他同乘一辆车,特别表现亲近重视,(允许他)平时出入太祖的内室,各位将官没有人能比得上。 6. 对挟持人质的,应当进行攻击,不用顾忌人质的安全。曹操这样说以后,当时劫持人质的事情就没有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行:排行”错误,应改为“行:代理官职”。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夏侯惇虽在军营,但却亲自迎接老师从业
8、学习,他天生性节约朴素,有多余的财产则分施给众人,不以权谋私,家中也不置备产业。“军旅”为固有名词,含义为“军营”,不能断开;同时“亲迎师受业”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为“惇”,所以“亲迎师受业”为完整的句子结构,据此排除AC;“性清俭”是指“夏侯惇生性节约朴素”,是完整的句子结构,应独立成句,据此排除B。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对诸侯或朝廷官员去世说法”错误,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并不是所有的朝廷官员去世都能称为薨。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B.“夏侯惇担任后卫以阻挡追兵”表述错误。由原文“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可
9、知,太祖平定黄河以北,夏侯惇担任大将军以阻挡追兵。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受命:奉命;宁:难道;以:因为;纵:放纵。(2)军:驻扎;见:通“现”,表现;亲重:亲近重视;莫:没有人,没有谁。【6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筛选概括能力。本题共有两个问题。第一问,根据文意分析可知,“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是对前文整个事件的总结,前文主要讲的是韩浩不顾及夏侯惇的生命安全,怒斥并击杀劫持人质的贼人。曹操认为韩浩的做法“可为万世法”。第二问,由文中“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可知,此做法的最终结果是
10、:朝廷将此做法写成律令,从今以后有敢劫持人质的人,都要一律击杀,不必顾忌人质。从此以后,劫持人质的人就没有了。参考译文: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地人,是夏侯婴的后代。十四岁从师学习,有人羞辱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他,从此因刚烈勇武而闻名。魏太祖曹操开始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常担任副将,跟随魏太祖征战。魏太祖任奋武将军,任命夏侯惇为司马,让他另外领兵驻扎在白马,后来升他为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魏太祖曹操征讨陶谦,留夏侯惇驻守濮阳。张邈叛变投降吕布,魏太祖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队轻装前往救援,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吕布军退回,于是吕布趁机进入濮阳,突袭获得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吕布又派将领
11、假装投降,趁机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贵的物品,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惊惶恐。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于是指挥军队驻扎在夏侯惇军营门外,命令士兵诸将按兵不动,各个军营才安定下来。韩浩于是前往夏侯惇的住所,斥责劫持人质的人说:“你们这些凶恶叛逆的家伙,竟敢劫持大将军,还想活吗!况且我奉命讨伐逆贼,难道会因为一个将军的缘故而放纵你们吗?”于是他又流着泪对夏侯惇说:“国法怎么能容忍这种事!”于是他督促命令士兵攻打劫持人质的人。劫持人质的人惶恐不已,赶紧叩头,说“我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一些资财,然后就会离开!”韩浩多次斥责他们,并都杀了他们。夏侯惇幸免于难后,魏太祖听说了这件事,对韩浩说:“你的这种做
12、法可以成为万代的法则。”于是写成律令,从今以后有敢劫持人质的人,都要一律击杀,不必顾忌人质。从此以后,劫持人质的人就没有了。魏太祖从徐州回来以后,夏侯惇跟随着他去征讨吕布,被流箭射中,伤了左眼。(夏侯惇)又兼任陈留太守、济阴太守,被加封建武将军,封为高安乡侯。当时正值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命令截断太寿河的水筑成池塘,他亲自背负土块,率领并鼓励将士种植水稻,百姓依赖此得到好处。又调任河南尹。魏太祖平定黄河以北,任命他为大将军后拒。邺城被攻破后,调夏侯惇做伏波将军,还像原来一样兼任河南尹,让他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事务,不受律令制度的限制。建安十二年,太祖记录夏侯惇前后的功劳,增封城邑一千八百户
13、,连同以前一共为二千五百户。建安二十一年,他跟随魏太祖征讨孙权回来,被派督率二十六军,留守居巢。魏太祖赐给他能歌善舞的乐伎艺伎,命令说:“魏绛凭着与戎修好的功劳尚且能够享受钟磬之乐,何况将军呢!”建安二十四年,魏太祖的军队在摩陂打败吕布,太祖经常让夏侯惇与他同乘一辆车,特别表现亲近重视,(允许夏侯惇)平时出入太祖的内室,各位将官没有人能比得上。后任命夏侯惇为前将军,督率诸军回到寿春,迁徒驻扎召陵。魏文帝继承王位后,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就去世了。夏侯惇虽南征北战,但却亲自迎接老师从业学习,他天性节约朴素,有多余的财产则分施给众人,不以权谋私,家中也不置备产业。死后谥为忠侯。儿子
14、夏侯充继其爵位。文帝追念夏侯惇的功绩,想让他的子孙们都享受“侯”的待遇,分给夏侯惇家眷封邑一千户,赐给夏侯惇七子二孙关内侯的爵号。(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鲁仲连,齐人也。齐之辨士田巴,辨于徂丘,议于稷下,毁五帝,罪三王,一日而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连谓徐劫曰:“臣愿得当田子,使之必不复谈,可乎?”徐劫言之巴曰:“劫弟子年十二耳,然千里之驹也。愿得侍议于前,可乎?”田巴曰:“可。”鲁仲连得见,曰:“臣闻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何者?急不暇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先生将奈何?”田
15、巴曰:“无奈何。”鲁连曰:“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所为贵谈者,其若此。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声而人皆恶之,愿先生勿复谈也。”田巴曰:“谨受教。”明日复见徐劫曰:“先生之驹,乃飞兔也,岂特千里哉!”于是杜口,终身不复谈。仲连先生见孟尝群于杏堂之门,孟尝君曰:“吾闻先生有势数,可得闻乎?”连曰:“势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彼可举,然后举之,所谓势数。”燕伐齐,取七十余城,唯莒与即墨不下。齐田单以即墨破燕军,杀燕将军骑劫,复齐城,唯聊城不下。燕将城守数月。鲁仲连乃为书著之
16、于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得书,泣三日,乃自杀。秦师围赵邯郸,魏使将军新垣衍入邯郸,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辨说罢之。秦军退,平原君欲封之,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寿,先生笑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人之缔结。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皆不受,遂策杖去,逃隐海上,莫知所终。(节选自史记)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愿得侍议于前 乃设九宾礼于庭B. 出声而人皆恶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 乃为书著之于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 莫知所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势
17、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B. 势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C. 势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D. 势数者若门关/举之而便/则可以一指持中而举之/非便/则两手不起/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罢也/彼所起者非举势也9.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稷下指战国时齐都临淄稷门附近,谈说之士皆期会于此;稷下学宫是当时养士之风的一个缩影。B
18、. 学士称号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对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的泛称。C. 孟尝君名田文,号孟尝君,齐国宗室大臣;与文中的平原君都属于“战国四君”之列,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D. 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或平辈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鸿门宴中“庄入为寿”即为此意。10.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仲连年少有为,口才超群。十二岁时主动请缨与田巴进行辩论,他旁征博引,缘事明理,使田巴理屈词穷、无可奈何,最后甘拜下风。B. 鲁仲连辩论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而辩,为国事而辩。与田巴辩论时他以齐国当时所处的危险形势为话题,力证辩论应注
19、重解决现实问题。C. 鲁仲连不只是把爱国挂在嘴上,更是将辩才化为报国的行动。在田单收复即墨的战斗中,他的一封劝降书直接导致燕将自杀。D. 鲁仲连弃金钱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解邯郸之围后,平原君封赏鲁仲连,他坚辞不受;又赠给鲁仲连千金,他仍不接受。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所为贵谈者,其若此。(2)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人之缔结。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12. 文章开篇详写鲁仲连与田巴的辩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答案】7. A 8. A 9. D 10. C 11. (1)现在我将让南阳的敌军退兵,使高唐的敌兵回国
20、,打退聊城的敌军,所谓的善谈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2)天下的士人所看重的,是替人排除忧患,解除危难,消解人们之间的矛盾。如果索取(报酬),这就是商人的行为了,我鲁仲连不会这样做。 12. 开篇以鲁仲连辩论胜过田巴,从正面衬托鲁仲连高超的论辩能力;辩论中,鲁仲连以现实中的国事危难诘问田巴,田巴理屈词穷,凸显了鲁仲连辩以致用的道德高度;这些都为后文鲁仲连挺身而出,解除国家危难做了充分的铺垫。【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A项,“于”:都作介词,在。B项,“而”: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修饰,相当于“地”。C项,“乃”:连词,表承接,于,就;副词,竟然。D项,“
21、所”:“所”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和“以”合用,译为“用来,用以”。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势数者若门关”的主语是“势数”,“若门关”作谓语,“者”在句中表停顿,可以在“者”之后停顿。排除B、D项。“则两手不起”中的“两手”作主语,“不起”作谓语;且“关非益加重”“两手非加”中的“关”和“两手”分别做两句的主语,所以应在“关非益加重”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D项。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向尊长或平辈敬酒或馈赠财物”错。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不能向“平辈”。故选D。【10题详解】本
22、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鲁仲连不只是把爱国挂在嘴上”错。原文是“燕将城守数月。鲁仲连乃为书著之于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得书,泣三日,乃自杀。秦师围赵邯郸,魏使将军新垣衍入邯郸,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辨说罢之”,由此可见,鲁仲连不把爱国挂在嘴上,而是将自己的辩才直接应用到帮助田单收复失地,光复齐国的斗争中。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第一句关键点:“罢”,退兵;“师”,军队;“还”,使回国;“却”, 打退;“贵谈”,善谈;“其”,表猜测语气,大概。第二句关键点:“贵”,形容词作动词,看重;“排患释难”, 排除忧患;“缔结”,危难;“即”,如
23、果;“是”,这;“商贾之事”,商人的行为。【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先找到并理解文中鲁仲连与田巴的辩论的语句,分析他们的辩论的内容以及双方的表现,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开篇详写鲁仲连与田巴的辩论的作用。“齐之辨士田巴,辨于徂丘,议于稷下,毁五帝,罪三王,一日而服千人”“鲁仲连得见,曰:臣闻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何者?急不暇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先生将奈何?田巴曰:无奈何。鲁连曰: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所为贵谈者,其若此。先生之
24、言,有似枭鸣,出声而人皆恶之,愿先生勿复谈也。田巴曰:谨受教。于是杜口,终身不复谈”可知,开篇鲁仲连通过辩论,胜过齐国的辨士田巴,从正面衬托鲁仲连高超的论辩能力。在辩论中,鲁仲连用“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先生将奈何”“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来责问田巴,而田巴的回答竟然是“无奈何”和“谨受教”,田巴的理屈词穷,凸显了鲁仲连辩以致用的道德高度。结构上,开篇用鲁仲连以国事的危难诘问田巴,为下文鲁仲连挺身而出,帮助田单攻下即墨城,解除国家危难做铺垫。【点睛】参考译文:鲁仲连,是齐人。齐国的能言善辩之士田巴,在徂丘辨论,在稷下学宫(当时的讲学机
25、构,学者可以在此宣扬自己的观点)挑春秋五霸的毛病,诋毁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蔑视三王(燧人、伏羲、神农),一天就能让一千人心悦诚服。有一个叫徐劫的人,他的弟子叫鲁仲连。鲁仲连对徐劫说:“我希望能够和田子辩论,一定让他不再议论,可以吗?”徐劫就对田巴说:“我的弟子年纪只十二岁罢了,但是他是日行千里的千里马。希望能够跟你当面辩论,可以吗?”田巴说:“可以。”鲁仲连得以见到田巴,说:“我听说厅堂也不打扫,地里的荒草也不铲除(指连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好的人很难去考虑别人);刀剑砍来,就不要管乱飞的弓箭。为什么?(因为)做事应有轻重缓急。现在楚军在南阳驻扎,赵国攻打高唐,十万多的燕国人在聊城却
26、不离开,国家灭亡就在早晚罢了。先生将要怎么办呢?”田巴说:“没办法。”鲁连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现在我将让南阳的敌军退兵,使高唐的敌兵回国,打退聊城的敌军,所谓善谈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先生的话,有似猛禽枭在叫,发出的声音人们都厌恶它,希望先生不要再谈论了。”田巴说:“我恭敬地接受教诲。”第二天,田巴又看见徐劫说:“先生的小马,就是飞兔啊,哪里只是千里吗啊!”于是闭口,终身不再谈论。鲁仲连先生在杏堂之门看见孟尝君,孟尝君曰:“我听说先生有关势数(的看法),能够听一听吗?”鲁仲连回答说:“势数,就好像门被关着,打开门很方
27、便,就可以用一个手指按着门的中间就可以打开门;如果不想打开门,那么两手就不抬起了。关门不是需要更加用力,(只是)两手没有用力罢了,那些能起势的人,不是掌握势。他能够掌握,那么这样以后他就掌握了势,这就是所谓的势数。”燕国讨伐齐国,攻取七十多座城池,唯独莒与即墨攻不下来。齐国的大将田单在即墨打败燕军,杀了燕国的将军骑劫,收复了齐国(丢失的)城池,只有聊城攻打不下来。燕国将领守住聊城几个月。鲁仲连于是写信,把信绑在箭上,把箭射向城中,给燕国将领,燕国将领收到了这封信,哭泣了三天,于是自杀了。秦国军队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魏国派将军新垣衍进入邯郸,命令赵国尊称秦王为皇帝,鲁仲连辨析论述停止了这件事。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2020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同步写作序列学案四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