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件 (共48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资源描述:
-
1、电影辛德勒名单片断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写作背景导入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
2、的集中营,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我们也同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的强盗行径下遭受的苦难。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
3、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劳动意味着自由”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
4、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片焚尸炉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恐怖,终生难忘茫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男囚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女囚-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集中营里骨瘦如柴的战俘儿童也不能摆脱死亡的命运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孩子们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后还
5、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焚尸炉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恐怖,终生难忘茫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大批的犹太人尸体。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集中营里的万人坑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运输尸体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骨遗 物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室中部分遇难者照片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而且文章中多次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分组自
6、由讨论: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一个问题: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哪一个词表示了作者的惊讶?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7、”?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居然”,作者心中对布热金卡的想象与现实有很大不同.作者用反语,使乐景与哀情形成反差。景象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有这样和平美好的景色,他内心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字控诉,却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的压抑。61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在第三段至第五段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可怕、血腥的历史,他谈到了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年纳粹在集中营里的暴行。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逐渐走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157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