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人和 (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人和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横(hn)逆又何难(nn)焉一朝(zho)之患商贾()惛(hn)放辟(p)邪侈(ch)罔(wn)民不赡(shn)盍(h)鸡豚(tn)狗彘(zh)庠(xin)序孝悌(t)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其横逆由是也(“由”,同“犹”,尚且,还)(3)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亡”,同“无”)(4)刑于寡妻(“刑”,通“型”,楷模)(5)则盍反其本矣(“反”,通“返”,返回、回归)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御(2)治(3)如(4)于(5)之(6)以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
2、: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指旁系亲属(2)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3)俯不足以畜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古义:推广到,达到今义:连词,另提一件事(5)然后从而刑之古义:单音词,从,跟随;而,表承接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6)不能进于是矣古义:单音词,于,介词,比;是,代词,这种程度今义:连词,指由一事而联想起另一紧密相连的事物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4)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3、)(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树立威信)(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8)仰不足以事父母(名词用作动词,侍奉)(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舜,人也。(判断句)译文:舜,(也)是人啊。(2)其待我以横逆。(状语后置)译文:他用蛮横无理的态度对待我。(3)舜为法于天下。(状语后置)译文:舜给天下树立了榜样。(4)则君子必自反也。(宾语前置)译文:那么君子一定反省自己(的行为)。整体感知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孟子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
4、得出了最为重要的结论“人和”,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和君王(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孟子认为,就一般的社会成员而言,心存“仁”“礼”,凡事从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不与别人计较是构筑“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就统治者来说,以仁爱人,以礼敬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力求身正,并怀有推恩之心,发政施仁,利民之产,就一定能达到“人和”而王天下。文脉梳理人和文本层析1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人和”?_【答案】就社会成员个体来说,给人以爱和敬是十分重要的(给人以爱需要“以仁存心”,给人以敬需要“以礼存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爱互敬,不就达到“人和”的境界
5、了吗?就统治者来说,秉仁心爱人,以智慧治人,以恭敬礼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到了这些,却得不到大家的亲近,国家没治理好,或者得到无礼的回报,那就要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都会归服。这样也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孟子一直都在为君王琢磨实现“人和”的办法,提出过一系列相通的观念,比如“推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而最重要的具体措施,则是发政施仁,制民之产,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后治礼义,“驱而之善”,最终使得“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
6、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这样也就达到“人和”了。2.孟子的施政纲领是怎样的?孟子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能实现?_【答案】(1)孟子一整套的施政纲领要点有二:一是“制民之产”,即规定百姓的产业;二是“谨庠序之教”。先使民“仰事俯畜”无虞,达到温饱水平,这是“王道之始”;再使民懂得礼义,这是“王道之成”。在孟子看来,除士之外,一般百姓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也就无法讲求仁义,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已经初步接触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种进步的结论。(2)孟子的“仁政”“王道”主张最终是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肯发善心,并懂得推恩的基础之上的,而当时列强战争,崇
7、尚武力,蔑视仁政,在这样的动乱年代,要实行“王道”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因为如此,虽然孟子能言善辩,说得所游说之王心服口服,但他们都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和付诸实施。3.“天时不如地利”一章中孟子巧妙的论证是如何安排的?_【答案】(1)层进论证,说理严密充分。如:首先推倒天时,“天时不如地利”,确立了地利的意义;进而推倒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确立了人和的意义;最终归结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层层深入,条理井然。(2)对比论证,观点鲜明有力。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孰轻孰重,对比鲜明,说服力强。(3)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有一气呵成之感
8、。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都邑周围用来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为两重,里边的叫城,外边的叫郭。而:表修饰。而:表转折。池:护城河。兵:戈矛弓箭等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委:丢弃,抛弃。去:离开。域:界限,这里指限制。固:使坚固。威:2.3.4.敬重。第一个“幼”用作动词,爱护。刑:通“型”,楷模,这里做动词。寡妻:嫡妻,国君的正妻。御:治。家邦,本指家(卿作奸犯科以获取利益等。刑之:惩罚他们。罔:欺骗,陷害。制:规定。事:侍奉,供养。赡:足够。暇:空闲。治:一、基础巩固1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158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