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届高考总复习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2011届高考总复习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 语文 2011 高考 复习 课件 实用 文本 阅读 指导
- 资源描述:
-
1、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实用类文本考察的能力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常见题型:(1)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例题: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擦鞋者说(2)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例题:作者称父亲
2、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3)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例题:梁漱溟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许多人认为他“狂妄”“口气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为什么?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4)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的深层意蕴例题: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编后”语;2006年本文又被评为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擦鞋者说答题注意要点:(1)关注答题范围提示语:内向型:a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殊”这个词的解释是:不同于
3、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文中“特殊”一词一共出现了8次,请你结合文意阐述“特殊”一词在文中的几种特殊含义。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 b 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舞者之歌c 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李清照传这类提示语提示我们需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答题注意要点:外联型:a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 b 对此,你如何评论。这类提示语提示我们答题时应该结合实际,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答
4、题注意要点:内外结合型:a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舞者之歌b 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李清照传这类提示语类提示我们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答题注意要点:(2)关注答题规范提示语: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李清照传这类提示语要求我们不应原文照抄,要在筛选整合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舞者之歌这类提
5、示语要求我们答题时要注重条理,分点说明。审题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划出相关提示语,按照提示要求规范答题。答题常见的错误类型:1、脱离文本、机械答题这类错误常出现在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的题型上错题分析:示例1: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学生答案分析:只是将理论机械地套入,忽略了具体文本的具体特点。解题思路:注意文体“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
6、性的特征。错题分析: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2分)(只有理论知识,脱离了具体文本)参考答案:多处直接引用传主话语、书信及其文章中的内容,真实可信。结合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材料详细而确实。作者是传主的儿子,对传主了解更为全面客观深刻。(4分)(理论与文本相结合)错题分析:示例2:本文开头引述三国演义庞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青山不老学生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了通讯文体开头引用故事在结构上的作用,未能根据具体文本所引故事的内容进行分
7、析。提问某一文体特征的作用时,应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进行考虑。错题分析:学生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仅仅关注到结构的作用)参考答案:因为他们两人都备下了棺材,表现了决死的勇气,有相似之处(或:用庞德的大丈夫气概衬托高富的忘我精神);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兴趣。(4分)(结构作用与具体文本的内容作用相结合)题型归纳传记的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传记、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解题时应注意将一般与具体相结合举例说明:19、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
8、要这样写。(4分)擦鞋者说答案要点: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本文用“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的具体数字进行对比,突出了郭兆松比其他擦鞋者贵一倍却生意红火,造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