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3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五).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4.13 中国建筑 特征 课件 新课 必修
- 资源描述:
-
1、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学常识1.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作出了贡献。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据历史记载,北京和平解放之前,毛泽东曾秘密派人拜访梁思成,请教北平城内历史古迹的保护问题。解放初期,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并为此蒙受不公正对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
2、后人:“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中国建筑史)。我们通过品读这篇小论文,研究透视其中一些关键语词所传递的信息,感受到梁思成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尚的审美境界。2.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它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三是创造性。要在文中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方法、新成果,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二、背景材料1931年9月
3、,在创立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的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开始踏上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目标一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及内容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解读探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也可称事实顺序
4、)、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说明文中也会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的现象。答案:作者按照事理顺序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全文按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来展开。层次简洁严密。(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三)(四)(五)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属于装饰特征。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解读探究:作为科普文章,作者条分缕析地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但又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答案: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登鹳雀楼》|长春版(共24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