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文两篇陋室铭 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ppt 语文七年级下册16
- 资源描述:
-
1、陋室铭唐刘禹锡作者简介v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本节课教学目标v 1、翻译并背诵课文,识记重点文言词语。2、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傲岸的节操。题目解读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检查预习1
2、、检查对本课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2、检查对本课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情况;3、检查会不会翻译文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德馨鸿儒苔痕案牍xnhng rtid调素琴 tio3、字词句疏通v三、解释词语v名:灵:v斯:惟:馨:v上:入:v白丁:v调:v丝:竹:v丝竹:v乱:劳:闻名、著名灵异这只长到、长上映入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调弄,这里指弹奏弦乐器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扰乱使劳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v山不一定要高耸入云,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响亮的名声;v水不一定要深不可测,只要有蛟龙潜藏,就会被认为是神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v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
3、帘子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v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根清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我的身心。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v它就好像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草庐,又好像扬雄在四川发愤读书的子云亭。用孔子的话来说:“一位君子居住的地方,又怎么会觉得简陋呢?”听朗诵,再次品读v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v 名、灵、青、丁、经、形、亭v v押韵:ing整体感知v 1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332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江南可采莲 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