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广西 南宁市 第八 中学 2016 2017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南宁八中高一年级3月月考语文科目试题(出题人:语文高一年级备课组 审题人:李猛 )一、 语言基础:(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识()敕造(ch) 歆享(xn) 环珮() B.抚膺()锦瑟() 吮(yn)血 霓裳(chng) C.栈道() 嗟叹() 商贾() 钿头() D.朔漠() 两靥(yn) 悯然() 江渚()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俨然 迷惘 炮烙 抚赝 B放诞 喧豗 万壑 孽根C驯熟 伶俐 踌躇 残骇 D潦倒 杜撰 寒喧 洗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
2、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向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提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
3、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祝福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
4、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豪迈飘逸的艺术风格。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 。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 B CD二、诗歌鉴赏(共1
5、7分)7.下列关于课内诗歌相关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思。诗歌首联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烘托人物,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 登高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颈联的“万里”“百年”呼应了颔联的“无边”“不尽”,分别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 C蜀道难中描写连峰绝壁和急流瀑布的部分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险,令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D锦瑟中
6、间两联通过几个典故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而这些句子都由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中的“此”词概括了。马嵬一诗的颔联用“空闻”和 “不复”二词,写出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的境遇,极尽狼狈和慌乱。8.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请结合诗歌前两联进行赏析。(4分)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张子尉南海 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
7、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首联表明诗人对友人忧国忧民,舍小家顾大家,甘愿辞别年迈的父母双亲,到遥远海南做官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B.“邑里杂鲛人”中的“鲛人”,即鱼尾人身,谓人鱼之灵异者。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C.第三联的“暗”与“明”字,写出南海特殊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开如春的景象。 D.“海暗三山雨”中的“暗”字,还隐喻官场黑暗,友人仕选艰险;“花明五岭春”中的“明”字,是祝福友人仕途柳暗花明,前程似锦。 E.“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是一直受
8、人们所称道的绝佳诗句,这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10.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分)答: 三、11、默写(共10分)(1) , 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白居易)(3) ,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杜甫)(4)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 蜀之间少有往来。
9、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10分)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
10、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数十日。诩乃令军中,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设伏于浅水,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南入益州。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是时,长吏、二千石听百姓谪罚者输赎,号为“义钱”,托为贫人储,而守令因以聚敛。诩上疏曰:“
11、元年以来,贫百姓章言长吏受取百万以上者,匈匈不绝,谪罚吏人至数千万,而三公、刺史少所举奏。寻永平、章和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今宜遵前典,蠲(注)除权制。”于是诏书下诩章,切责州郡。谪罚输赎自此而止。先是,宁阳主簿诣阙,诉其县令之枉,积六七岁不省。主簿乃上书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臣章百上,终不见省,臣岂可北诣单于以告怨乎?”帝大怒,持章示尚书,尚书遂劾以大逆。诩驳之曰:“主簿所讼,百上不达,是有司之过,愚蠢之人,不足多诛。”帝纳诩言,笞之而已。诩因谓诸尚书曰:“小人有怨,不远千里,断发刻肌,诣阙告诉,而不为理,岂臣下之义?君与浊长吏何亲,而与怨人何仇乎?”
12、闻者皆惭。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选自后汉书有删节)【注】蠲,jun免除。1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后羌寇武都 寇:侵犯 B积六七岁不省 省:审察 C遂九见谴考 见:遇到 D虏果大奔,因掩击 因:趁此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虞诩孝敬奉养祖母,被县里推举为顺孙。国相认为他是非凡出众的人打算任用他为 吏,而他却因为要奉养祖母拒绝了。 B虞诩有将帅之略,被调任为武都太守。在作战中,他指挥若定,用增灶示强、巧用弓弩、易服回转、伏兵掩击等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495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