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3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3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23 鉴赏 古代 诗歌 形象 解析 新人
- 资源描述:
-
1、课时作业23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第一组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
2、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解析:B项,答非所问,运用李揆的典故,不是为了说明苏轼兄弟不敢自居第一。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做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本题的答题范围是“首联”,题干一共有两问,第一问是性格特点,第二问是分析。答题时一定要答出这两问。首联写的是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
3、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这表明了诗人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第二组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B颔联中的“凤麟”指凤凰与麒麟,在诗中用其比喻义,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作者用“凤麟”盛赞自己的兄弟。C颈联运用想象描写了遥远边地的“沙漠”和京城的“月”、杭州的“春”,以此来劝勉兄弟出使不要忘记故国,且突出兄弟间的情谊深重。D苏轼使用李揆的典故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解析:苏轼使用李揆的典故是要告诉苏辙要是单于询问家世,回复时要小心谨慎,要像李揆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496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课件: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