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4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时 跟踪 24 鉴赏 诗歌 语言 解析
- 资源描述:
-
1、课时跟踪练24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岑参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注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C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
2、了戍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解析:A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答案:D(2)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对诗眼的理解。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可知,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
3、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是“怀”。确定“诗眼”后,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答案:“怀”。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我孤单一人置身于西北的塞外,几万里途程我处在遥远的天西。终日里只见边塞上不断地征战,连年来只听军队中战鼓
4、的敲击。亲爱的家乡你如今究竟在何处?昨日的梦中我又回到故乡的清溪!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
5、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渴望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解析:B项,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答案:B(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答:_解析:作答本题,要抓住“愁”字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如首联“幅巾藜杖”写人已老,“卷地西风”写景已衰,奠定了诗歌“愁”的基调。颔联写景,“烽火”“秋雁”均使人愁。颈联感叹“山河兴废”“身世安危”。尾联忆“横槊赋诗”,梦“古梁州”,愁情
6、益发深沉。答案: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途未卜,愁。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7、(2)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几年。翻:反而。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
8、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解析: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答案:B(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_解析:本题是炼字题(形容词),分两步作答:描景象(翻译诗句);点效果,明感情。“寒”“暗”,写出景象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这两句是描写实景,又暗写了人的心情。答案:“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
9、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自从和老友上次别后,隔山隔水已度过几年。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飘浮着烟云。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举杯痛饮。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注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
10、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解析: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答案:B(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
11、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_解析:第二联中的“摇”“滴”二字最为生动,分别是这两句诗的“诗眼”。这两个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微波涌动,它们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这两句诗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也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
12、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落的水珠。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相接者,亦很稀少。唯有能写出“澄江净如练”这样清丽之句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鹧 鸪 天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注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翰林”句:用欧阳
13、修赠王安石诗句。(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声幽怨,使人回想起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金太迟。C这首词的上阕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阕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的情怀。D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塑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和思念的主人公形象。解析:B项,“词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词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的时间太长。答案:B(2)请从景情关系和语言的角度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