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三 练案一 理解现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练案一 理解现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三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理解 现代诗歌 内容 情感
- 资源描述:
-
1、练案一理解现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题。(16分)风景辛迪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都是病,不是风景!一九四八年夏在沪杭道中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A.本诗第一、二句交代了看“风景”的地点,指出看到的都是“社会问题”,与最后一句中“不是风景”相呼应。B.三、四两句阐明了社会问题的具体内涵,即人民生活困苦。“终点”即“田间的坟”。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死难料。C.七、八
2、两句“一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表明这种社会问题普遍存在,而“却是一般的暗淡”,语意陡转,说明当时劳苦大众已经麻木,对造成自己苦难命运的原因漠不关心。D.对连年战乱带来的灾难,作者有感而发,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穷兵黩武的反动政府的痛恨。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把铁轨比喻为中国的肋骨,形容得何其瘦骨嶙峋,简直令人感到心痛。而社会问题像一节节的列车,又何其多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B.“比邻而居的茅屋和田野间的坟”,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此处将茅屋和坟这两个意象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写出了诗人的思考:
3、生与死的距离近得出奇,中国人竟是如此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C.“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在对称的两句中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D.“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瘦”字的重复使用,着重比较出瘦的程度,与首句的“肋骨”遥相呼应,由此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都是病,不是风景!”3.诗歌最后一句使用标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4.诗歌取名为“风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诗分析说明。(6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16分)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
4、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绝望的死水”成了“绿酒”。诗人以美写丑,揭露了旧中国的肮脏,表达了尖锐的讽刺。B.“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泡沫如珠,乱蚊成
5、群。C.作者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体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D.全诗对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字富有色彩感,尽管写的是丑恶,却也艳丽鲜明,更反衬出诗中有意造出的病态美在否定现实中的力度和深度。B.这是格律体新诗的代表作。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一、二、四句押韵,每节一韵,节奏和谐,动听入耳。C.全诗始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终于“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问而不答,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D.诗人以一沟绝望的死水比喻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
6、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7.如何理解这首诗第五节所表达的感情?(4分)8.死水一诗,充分体现了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请就诗中的“绘画美”做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2题。(16分)浮云注俄国莱蒙托夫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汉!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你们也和我一样,如同一群流放犯,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疆。是谁把你们驱赶?难道是命运的决断?是出于私下的忌妒,还是公开的怨望?是因为你们蒙受触犯刑律的灾难?还是因为朋友们用心狠毒的诽谤?不,是荒芜的田地使你们感到厌烦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忧伤?你们永远冷漠无情,永远自由自在,你们没有祖国,你们也不会有
7、流放。注这首诗创作于1840年5月初,即诗人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的前夕。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黄色光辉照射下碧空彩云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的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设问具有双关的含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D.诗的最后通过替云回答,使云回复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抓住浮云与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803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文言文两则_鲁教版 (共2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