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1章 种群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2课时 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课后素养落实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1章 种群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2课时 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课后素养落实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 高中生物 特征 课时 数量 变化 数学模型 课后 素养 落实 苏教版 选择性
- 资源描述:
-
1、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1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以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A1.2 N0B1.44 N0C2.2 N0D3.6 N0B由增长率数值0.2可求得10.21.2,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2)21.44 N0。2(多选)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J”型增长的种群都无K值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AD“J”型曲线没有最大值,A项正确;“J”型增长是在理想
2、条件下进行的,种群的生存条件是无限的,B项错误;由于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故大多数种群呈“S”型增长,C项错误;“J”型增长由于空间和资源无限,种群个体数一直增加,D项正确。3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工程。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濒危物种时,我们希望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是()ABCDC在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濒危物种时,因为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某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应为“S”型,C选项正确。4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
3、结构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处于增加状态,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乙表示该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该家畜种群的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为,B错误;收获该家畜的最佳时间是超过(如丙点)时,这样收获后,可使其种群数量降至,以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可持续地收获该家畜,C正确;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K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5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种群数量变
4、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C第3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接近K值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C第1阶段种群增长速率较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A正确;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第3阶段种群数量超过了K值,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C错误;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正确。6如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和时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5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B在1030年,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值的大小D在理想条
5、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当1时,种群数量稳定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当1时,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约第4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A错误;在1030年,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变化趋势逐渐增强,B正确;值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C错误;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7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
6、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4)太湖蓝细菌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细菌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点后,增长速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解析(1)外来物种由于条件适宜往往呈“J”型曲线疯狂增长。(2)(3)自然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曲线增长,人口增
7、长也不例外,其主要原因是生存条件有限。在K/2值时,种群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所以如果全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为55亿。(4)(5)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出生率死亡率,即增长速率为0,而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于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答案(1)(2)(3)55亿(4)f (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题组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8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样方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D
8、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此时营养物质及空间资源充足,A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t表示“J”型增长曲线,B错误;应利用血细胞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错误;在10 mL培养体系中培养到50 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值约为120 000个,D正确。9(多选)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980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