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2019 2020 学年 数学 学期 期中 质量 评估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做题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城(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5.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完成下列抽样调查,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依次是( )从30件产品中抽取3件进行检查.某校高中
2、三个年级共有3000人,其中高一900人、高二1500人、高三600人,为了了解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拟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进行调查;某剧场有28排,每排有32个座位,在一次报告中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结束后,为了了解听众意见,需要请28名听众进行座谈.A.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B.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C. 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D. 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答案】D【解析】【分析】由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方法,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对于,由于总体容量较小,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对于,由于高中三个年级
3、的人数存在明显的差异,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对于,由于总体容量较大,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为系统抽样,故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依次是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方法,重点考查了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属基础题.2. 给出下面的算法:第一步,比较与的大小,若,则交换,的值.第二步,比较与的大小,若,则交换,的值.第三步,比较与的大小,若,则交换,的值.第四步,输出,.该算法要解决的问题是( )A. 输入,三个数,比较,的大小B. 输入,三个数,找出,中的最大数C. 输入,三个数,将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D. 输入,三个数,求,的平均数【答案】C【解
4、析】【分析】先阅读题意,然后结合算法判断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该算法要解决的问题是输入,三个数,将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法,重点考查了阅读能力,属基础题.3. 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完成数学巨著数书九章,其中有“米谷粒分”题:粮仓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1533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254粒内夹谷56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为( )A. 1365石B. 338石C. 168石D. 134石【答案】B【解析】【分析】先阅读题,然后由抽样方法即可得解.【详解】解:设这批米内夹谷约为石,由题意有,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随机模拟方法的应用,属基础题.
5、4. 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那么下列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 “至少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是女生”B. 恰好有1名男生”与“恰好2名女生”C. “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D. “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答案】D【解析】从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2名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至少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是女生”不互斥;“恰好有1名男生”与“恰好2名女生”是互斥不对立事件;“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不互斥;“至少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是对立事件;故选D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互斥事件一定不是对立事件,但是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B. 若事件
6、发生的概率为,则C. 频率是稳定的,概率是随机的D. 5张奖券中有一张有奖,甲先抽,乙后抽,那么乙比甲抽到有奖奖券的可能性小【答案】B【解析】【分析】由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关系,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及随机事件的概率逐一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对于A,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但是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即A错误;对于B,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则,即B正确;对于C,概率是稳定的,频率是随机的,即C错误;对于D,5张奖券中有一张有奖,甲先抽,乙后抽,那么乙比甲抽到有奖奖券的可能性都为,即D错误,即叙述正确是选项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关系,重点考查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及随机事件
7、的概率,属基础题.6. 恩格尔系数(记为)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如下表:家庭类型贫穷温饱小康富裕最富裕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根据对某山区贫困家庭消费支出情况(单位:万元)的抽样调查,2018年每个家庭平均消费支出总额为2万元,其中食物消费支出为1.2万元预测2018年到2020年每个家庭平均消费支出总额每年的增长率约是30%,而食物消费支出平均每年增加0.2万元,预测该山区的家庭2020年将处于( )A. 贫困水平B. 温饱水平C. 小康水平D. 富裕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求出202
8、0年每个家庭平均消费支出,和每个家庭食物支出,然后求恩格尔系数.【详解】2020年每个家庭平均消费支出总额为万元,2020年每个家庭食物消费支出为万元,2020年恩格尔系数 ,所以该山区的家庭2020年将处于小康水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读懂数据,分析数据,意在考查概括,抽象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型.7. 已知下面程序,若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11880,则在程序后面的“_”处应填A. B. C. D. 【答案】A【解析】解:按照所给的程序语句:第一次循环时: ;第二次循环时: ;第三次循环时: ;第四次循环时: ;此时程序跳出循环,结合题意可知,需要填写的语句为:.本题选择A选项.8.
9、某学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查部分学生,了解到上学方式主要有:结伴步行,自行乘车,家人接送,其他方式,并将收集的数据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求得本次抽查的学生中类人数是( )A. 30B. 40C. 42D. 48【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的图形,计算出总人数,即可得到A的人数【详解】解:根据选择D方式的有18人,所占比例为15%,得总人数为120人,故选择A方式的人数为12042301830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图和饼图的识图能力,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 如图是求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A. A=B. A=C. A
10、=D. A=【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算法中的程序框图,渗透阅读、分析与解决问题等素养,认真分析式子结构特征与程序框图结构,即可找出作出选择【详解】执行第1次,是,因为第一次应该计算=,=2,循环,执行第2次,是,因为第二次应该计算=,=3,否,输出,故循环体为,故选A【点睛】秒杀速解 认真观察计算式子的结构特点,可知循环体为10. 某研究机构在对具有线性相关的两个变量和进行统计分析区时,得到如下数据:由表中数据求得关于的回归方程为,则在这些样本点中任取一点 ,该点落在回归直线下方的概率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先利用已知条件求出回归直线方程,然后结
11、合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已知有,则有,即,即关于的回归方程为,将点,分别检验可得,点,在直线的下方,即点落在回归直线下方的概率,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性回归方程,重点考查了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属基础题.11. 某班统计一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与方差,计算完毕才发现有位同学的分数还未录入,只好重算一次.已知原平均分和原方差分别为,新平均分和新方差分别为,若此同学的得分恰好为,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公式计算比较即可.【详解】设这个班有个同学,分数分别是,假设第个同学的成绩没录入,这一次计算时,总分是,方差为;第二次
12、计算时,方差为故有,.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公式;属于中档题.12. 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其中输入的变量x在1,2,3,24这24个整数中等可能随机产生则按程序框图正确编程运行时输出y的值为3的概率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由程序框图知,输出y的值为3时x为3的倍数的偶数,即 ,概率为 ,选C.点睛:算法与流程图的考查,侧重于对流程图循环结构的考查.先明晰算法及流程图的相关概念,包括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伪代码,其次要重视循环起点条件、循环次数、循环终止条件,更要通过循环规律,明确流程图研究的数学问题,是求和还是求项.第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1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件【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