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2、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1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1分)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博学而笃志 笃: (2)静以修身 以: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4、(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 ”字,对比鲜明。(2分)15、(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
3、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3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 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其母引刀裂其织(
4、)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14.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5.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古文阅读】(12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
5、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乙】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河间地名。游僧云
6、游四方的和尚。研研磨。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山门圮于河 圮: (2)竟不可得 竟: (3)佛作引手取物状 引: (4)乃悟其盘中之丸 悟: 1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求之下流 乃悟其盘中之丸 B山门圮于河 有买者,先祷于佛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其术乃败 D以为顺流下矣先以一铜佛置案上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15.阅读两篇短文认真思考,从甲文寻找石兽的结局来看,本文告诉我们一个 道理;乙文这个故事带给我们 的启示。(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
7、,完成14-21小题。(12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章)(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 (论语)1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4分)(1)兵革非不坚利也 _ _ (2)委而去之 _ _(3)去兵 _ _ _ (4)亲戚畔之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5. (甲)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是什么观点?(2分)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七里之郭 民信之矣B然而不胜者 于斯三者何先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环而攻之而不胜 必不得已而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9、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13.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1分)多 不接世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传不习乎: (2)曲肱而枕之: (3)夫君子之行: (4)意与日去:1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6.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用原文回答(2分)【古文阅读】
10、【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
11、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2.请用“/”给下边句子划分节奏。(句子只标一处)(1分) 其 一 犬 坐 于 前。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一狼洞其中 洞: (2)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贻: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1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注释】隶:属于。收族:团结宗
13、族,和同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泯然:消失。1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未尝识书具(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卒之为众人,则受于人者不至也。 13.【甲】【乙】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各是什么?(4分)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答案版(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14、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1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1分)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
15、。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博学而笃志 笃: (2)静以修身 以: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4、(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 ”字,对比鲜明。(2分)15、(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2分)1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2 (1) 坚定 (2) 用来,表行为的目的 13(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高二语文答题卡.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