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弹元勋”邓稼先
- 资源描述:
-
1、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内容预览:“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 知1.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表现。2.“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千万英雄人物的生活准则,也是少先队队礼的含义。情 感敬佩邓稼先等以“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生活准则的英模人物。行 为1.搜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先进事例。2.敬好队礼。3.从小处开始,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板书设计邓稼先 (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 服从祖国(博士)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需要,为人(科学家)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
2、 民建功立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业,无私奉献自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教学过程一、运用直观 引入新课1.出示投影10-1-1(原子弹爆炸图)。并用录音配上音响效果(爆炸声,人们欢呼声);有条件的也可用原子弹爆炸的录像。2.这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今天要介绍的是为这项事业的成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3.出示投影10-1-2(邓稼先像),介绍人物:邓稼先(板书),(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板书),抗日战争期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凌辱,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
3、解放前一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板书并解释博士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时,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毅然回国。回国后,接受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原子弹(板书)是一种核武器,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这种炸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5)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过,对促使日本投降起了重要作用。氢弹(板书)也是一种核武器,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离不开邓稼先的心血,所以,人们称邓像先为“两弹元勋”。4.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解释元勋-元,是第一的意思;勋,是功劳、功勋。元勋即立下第一位大功的人。
4、)二、学习课文 晓之以理1、读第1节。联系课文,结合教师对邓稼先的介绍,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行为:邓稼先在美国已获博士学位,他可以很容易在美国立足,条件好,待遇高,但他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便欣然回国。欣然-很愉快的意思。这说明他自觉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2.读第2小节,邓稼先在1958年初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为什么说,这项工作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美国在1945年就使用了原子弹,而13年后的中国还未研制成原子弹,说明,中国国防落后了,“落后是要挨打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的威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提出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要造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