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课时练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课时练 新人教版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12 课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12 诗经二首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 蒹葭 ( )( ) 伊人( ) 溯洄 ( )( ) 晞 ( ) 湄( ) 跻( ) 坻 ( ) 涘 ( ) 2.填空。蒹葭一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3.对比阅读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 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 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 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
2、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1. jin ji ;y;s hu;x;mi;j;ch;s2. 诗经秦风 爱情 蒹葭 3. (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蒹葭表达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可望而不可得的心理感受。(2)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
3、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 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5) 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