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4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34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34 选用 变换 句式 解析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练案三十四仿用、选用、变换句式1.在下面文段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要求:自选话题,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一致。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滋养草木;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大自然向每个人敞开怀抱,我们总能在那里获得人生的启迪。2.在各种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这种推理形式是通过两个前提(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一个结论,而且两个前提包含一个共同的词项。请仿照下面的示例,补写出一个前提,使之与其他两句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示例:他已经年满18岁了,拥有选举权了。补写前提:年满18岁的公民拥有选举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补写前提: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
2、,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康桥”“边城”“雨巷”“蜀道”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作为开头,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的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示例: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4.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文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美好而充实的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回首高中三年,感慨良多。甲:这三年,或者说我成长的这十八年,父母最辛苦,虽然他们嘴上说着“不辛苦”,可是。这样的细节,足以让我感动得落泪。乙:这三年,特别是高三这一年,我们的老师最辛苦。所以我想送他们一首小诗:老师,如果我是小船,您就是大海,没有您我怎能远航
3、?(仿写)丙:这三年,不,这十二年的学习时光,我们自己也砥砺奋进,不负年华。所以,高考在即,我要送给自己和同学一副对联以振士气:立壮志十年寒窗苦读,。5.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6.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上与之相同的句子。一条曲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旖旎;,;,;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感觉空白背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7.根据文中画线句做相应仿写。
4、文人的情趣和性格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物有一种微妙的牵系。屈原笔下的香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几千年寻觅的途中,中国文人在那些神性的物体上,但也消磨着自己的悲愤和怨气。8.请依据上联,给即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写一副下联。上联: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下联:9.将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前后连贯的短句,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中国文化复兴运动,是植根于民间自然而辽阔的文化土壤,融汇学院派中不乏特立独行的优良资源,始终坚持独立批判的立场,放眼世界和人类未来,对中国本源天道文化和世界主流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挖掘、融汇的开创性工作。10.请将下面画线的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可适当增删
5、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老屋,是世纪的“三朝元老”,是季节的忠实守望者;在其百年的存续过程中,从未奢望用斑斓的色彩点缀世界,只是平实自然地白描年华;于是它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子孙的尊重,其魅力仅仅在于无论生活曲线的振幅有多大,始终信守“平平淡淡才是真”。11.请将下列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协调的排比句。俗话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文学作品捧红景点的例子数不胜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竟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名胜古迹,天天游客如云;兰亭,原是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千米的兰渚山下的一座普通小亭,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名闻天下;南京的秦淮河,则因有了俞平伯、朱自清的同题散文被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712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