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二 群诗通练Ⅰ 群诗通练一 政治讽喻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二 群诗通练 群诗通练一政治讽喻 WORD版含解析 2021 高考 语文 全国 一轮 习题 阅读 突破 专题 群诗通练 群诗通练一 政治 讽喻
- 资源描述:
-
1、群诗通练群诗通题思想情怀群诗通练一政治讽喻主题解说讽喻诗主要是借社会现实来表达讽谏之意,因而对社会现实的呈现是诗歌的重要内容。从这类诗的内容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刻画人物形象;二是记述某个事件;三是描述某种现状。讽喻诗多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以达到劝谏的目的,诗中的情理一般不是藏而不露的,而是在诗中有明确揭示的。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宁
2、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河湟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3、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河湟: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入侵。元载:唐代宗时宰相,对西北边防多方筹措,后因事诏令自杀。晁错对于削藩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他。水经注:“有黄帝冢,帝崩,惟弓剑存焉。”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异族占领的土地“河湟”为题目,十分醒目,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B元载与晁错的主张和遭遇颇为相似,诗人叙其事,表达了对他们的推重和惋惜之情。C二、四句相承,以黄帝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D河湟百姓身着异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239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美丽的颜色课件2(部编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