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伶官传序(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古诗文重难点篇目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4 伶官传序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古诗文重难点篇目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专题 04 伶官传序 教案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古诗文 难点 篇目 精品 讲义 统编
- 资源描述:
-
1、 课题课题: 伶官传序 教案 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2.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重点难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教学过程【导入】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
2、“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指唐太宗。草昧;此指开创国家。译文: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
3、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究竟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太宗的两位贤臣似乎很难达成一致看法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去找北宋史学家、文坛泰斗欧阳修去问个明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重要史论伶官传序。【课前知识链接】一题解: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
4、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乐工,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可是这些人擅权乱政。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二作者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
5、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并培养了大批的古文作家,如“三苏”父子、王安石等都是出其门下。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三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
6、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xu)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pai)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倡导革新,崇尚儒家的尚实
7、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坚决反对佛教思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的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ta),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课堂知识点拨】第一段:【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理
8、:道理。岂:难道。人事:指政治上的得失。原:推究,推其根本,形容词用作动词。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之)所以:(的)原因。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之所以远离亲人而去侍奉你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的道义。)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之:代词,代指这个道理,即本文的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翻译】: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
9、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1.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观点)其论据是什么? 【答案】看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第二段:【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注释】:世言:世人说。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之:主谓之间,取独。终:生命终结,临死。也:句中语气词。以:介词,把。“梁,吾
10、仇也”判断句,标志是“,也”,意思是梁国是我的仇敌。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燕王,吾所立”判断句,意思是燕王是我推立的君王。所立:所字结构,立:推立,即位。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以:相当于连词“而”,表示承接关系。“者,也”表示判断,意思是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与:动词,给。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一定。乃:你,你的。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以:介词,用。一少牢:用猪、羊
11、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告庙:“告(于)庙”的省略,即在太庙祭告。锦囊:丝织的袋子。以锦囊:状语后置句。负:背负。前:在前,名词作状语。及:等到。凯:凯歌,打胜仗时所奏的曲子。旋:归,回。纳:放回。【翻译】: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梁燕契丹,晋
12、王三恨。晋王即李克用,西突厥沙陀族人,本姓朱邪。因其父朱邪赤心助唐镇压庞勋有功,被赐姓名李国昌,其后代从此皆姓李。李克用助唐镇压黄巢起义后,出任河东节度使,自此割据一方,不久又封为晋王,权势益彰。其子李存勖嗣晋王位,继续扩张,并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庄宗。梁王即朱温,本系黄巢起义军将领,后降唐,唐僖宗赐名全忠,封为梁王。唐僖宗光启元年(885),李克用约朱温共击黄巢,回兵时,李克用途经汴州,朱温假意宴请,夜间却纵火谋杀他,因天雨火灭,李遂得逃。于是晋梁结成世仇,相互攻打,战争不止。这就是晋王所言“梁,吾仇也”,即李克用“遗恨”之一。晋王的“遗恨”之二是与燕王的矛盾
13、。燕王指刘仁恭,本是幽州刺史李可举的部将,生前并未称王,因其子刘守光称燕王继又称帝,故称刘仁恭为燕王。李可举死,其子匡威、匡俦争位,刘仁恭乘机攻幽州,兵败后投奔李克用,颇受宠信,由李荐为卢龙节度使。后李向刘借兵打罗弘信,刘不肯,还杀了李的亲信燕留得,归附朱温,自此晋燕由恩变仇。李克用说“燕王,吾所立”,“背晋以归梁”,即指此。晋王“遗恨”之三是契丹背晋归梁。契丹原是关外游牧民族,唐哀帝天祐四年(907),耶律阿保机应李克用之请,来到云州,双方“握手甚欢,结为兄弟”,立盟同击朱温。但不久耶律阿保机失信背盟,派人与朱温通好,此即“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但其后却“背晋归梁”。第三段:【原文】:方其系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12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一年级语文下-- 第20课《咕咚》_人教(部编版)(共1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