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 太原市 第五 中学 2015 2016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 二 语 文 第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中国的孝道法文化既有的社会生命经验显示,人类情感呈向下趋势。父母对子女多为无条件、无保留的情感输出。而同时,幼年子女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及其成家育子之后,又会将更多情感输出给其子女。如此下去,为父母者始终是付出多于回报。有鉴于此人性弱点,中国先哲自古就提倡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反哺,欲借此对人性加以矫正。其后国家亦大力提倡孝道,并将其精神注入法律之中,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极大地增强了孝道文化的贯彻效果。于是在中国,就形成了以“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
2、又赡养乙代”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而且这种反馈应是物质、精神、宗教三方面的,要发之于心,形之于色,并付之于言行。一念一色、一言一行皆须毕恭毕敬,不离于孝道。如此等等,都在法律制度上加以确认,并辅之以宣传教化、行政强制乃至严刑重罚。遂使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代代不息,将中国人融化在一派血浓于水的温情之中。其温情有三。一曰,强调情感反哺。孝道乃报恩之举,年幼受之父母,成年后反哺双亲。然而此时父母皆已年老,身体、精神日益衰弱,欲行孝道便不可有嫌弃之心。既要尽量保证衣食无缺,又要善事父母,言行温和礼敬,不可使父母受情感伤害,晚景凄凉,心灰意冷。国法遂依此意将杀、殴、骂、告父母及供养有阙等
3、行为列为打击对象。二曰,顾及人伦纽带。孝慈亲情乃天性秉赋,与生俱来。韩非子八经说:“法通Z-X-X-K乎人情关乎治理。”为了顾及人伦情感纽带,于是实践中出现了宽容复仇、存留养亲等屈法以伸孝道之司法惯例与制度。三曰,注重精神传递。父母过世之后,对其追念亦属孝道情感应有之义。一方面要尽心服丧,依循礼制恰当地表达丧亲之痛;另一方面要传递香火,使前代尊亲不至绝祀。国家法律对丧期违礼的种种行为加以禁止,对官员服丧进行系统规定,对无子休妻制度亦加以确认。然而,孝本为人类朴素情感,应出自血缘亲情之自然流露。如纯以伦理观念加以宣扬倡导,或不至于出离孝道本旨。然而其后孝道法文化日渐强化,以法律强制手段要求人人皆
4、须按照特定礼制履行孝道,实践过程中则难免有矫枉过正或流于形式之嫌。其流弊亦有三。一曰,诱发人性虚伪矫饰。孝与不孝皆源自内心情感,法律无法拘束人心,只在外在形式上强求一律,就难免出现不愿为繁文缛礼束缚以致违法犯罪的情形,或出现徒有其表而内心虚伪的现象。如汉末,就有“察孝行,父别居”之讽谣。二曰,漠视个体价值。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尊崇与顺从,本为矫正人性向下之弊,然而以法律相强制,久之则导致父权过度膨胀,子女自身正当之权利诸如婚姻自主权、生命健康权等都因压迫而萎缩。甚至以己身代父刑这种愚孝行为都得到法律认可与社会褒奖。个体价值遭到法律之极大漠视。三曰,扭曲国民性格。孝道法文化强调子女恭顺、
5、父祖权威,代代沿袭中,国民遂生出屈服、顺从之性格。少年老成、谨慎持重、禁锢保守、全无创造思维竟成为社会舆论推崇褒扬之优良德行。此实为对健全国民性格之压抑与扭曲。(摘编自龙大轩孝道:中国传统法律的核心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情感天然具有向下的趋势,父母多愿为子女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这种情感,奠定了中国孝道文化的基础。B在中国,下代对上代反馈、反哺的尽孝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大力提倡,并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的结果。C中国孝道的要求包括物质、精神、宗教三个方面,不仅要有物质的供养,还要有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言行亦须毕恭毕敬。 D孝道法文化日渐强化,不仅要求人人履
6、行孝道,还用法律手段强制人们遵从特定礼制,实践过程中难免生出弊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为父母者始终付出多于回报,幼年子女则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中国先哲提倡孝道,正是期望借此对人性的弱点加以矫正。B重视道德上的宣传教化,再加上法律制度的影响,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因此,中国人一直生活在父慈子孝的脉脉温情中。C国法将杀、殴、骂、告父母及供养有阙等不合孝道的行为列为打击对象,是因为这些行为完全无视对反哺父母的要求,恩将仇报。D孝道法文化强调子女要尊崇、顺从父母;矫枉过正,导致父权的过度膨胀和子女诸多正当权利的萎缩,法律也抹上了漠视个体价值的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
7、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本是出自血缘亲情的人类朴素情感的自然流露。行孝道是反哺报恩之举,它使年老力衰的父母不但衣食无缺,还能获得精神慰藉。B父母过世,子女一要尽心服丧,二要传递香火,因为丧期违礼固然违反国家法制;若无后代,也会致使尊亲绝祀,孝道精神无法传递。 C孝道法文化强调长辈威权、子女恭顺,将屈服顺从、少年老成、禁锢保守等视为优良德行大加褒扬,造成对健全国民性格的压抑与扭曲。D中国孝道法文化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利弊并存,得失难分;如能推陈出新,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必有裨益。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8、,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Z-X-X-K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
9、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B赢粮而景从 赢:赢得C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絜:衡量5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敲扑,鞭打犯人的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亦指敲打鞭笞。B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
11、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C陶朱,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自称陶朱公。D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交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注】凌云:椐
12、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湔祓:即荐拔。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8.首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9.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4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局面、孙权英雄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的句子是: , 。(2)阿房宫赋以“ , ”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提 琴阿城
13、老侯是手艺人。老侯原来在乡下学木匠,开始的时候锛檩锛椽子。锛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站在原木上,用锛像用镐,一下一下把木头锛出形来,弄不好就锛到自己的脚上。老侯一次也没有锛到自己脚上。老侯对没有锛伤自己很得意,说,师傅瞧我还行,就让我煞大锯。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先将原木架起来,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一上一下地拉一张大锯。大锯有齿的一边是弧形的,锯齿有大拇指大。干别的活可以喊号子,煞大锯却只能咬着牙,一声不吭,锯完才算。老侯的腰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后来老侯学细木工,手下稳,别人都很佩服,其实老侯靠的是腰。老侯学了细木工,有的时候别人会求他干一些很奇怪的活儿。老侯记得有人拿来过一只不太大的
14、架子,料子是黄花梨,缺了一个小枨,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人家来取活的时候,老侯问,这是个什么?来人说,不知道。老侯心里说,我才不信不知道呢。不过老侯到底也不知道那个架子是干什么的,这件事一直是老侯的一块心病。老侯的家在河北,早年间地方上有许多教堂,教堂办学校,学校上音乐课,用木风琴,弹起来呜呜的很好听。老侯常常要修这木风琴。修好了,神父坐下来弹,老侯就站在旁边听。有一次神父弹着弹着,忽然说,侯木匠,你会不会修另外一种琴?老侯问,什么琴?神父说,提琴。老侯不知道,嘴上说试试吧。神父就把提琴拿来让老侯试试,是把意大利琴。老侯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粗看这把琴很复杂,到处都是弧,没有直的地方。看久了,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893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13精卫填海 (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