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73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太宗十思疏
- 资源描述:
-
1、激趣导入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初“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令世人瞩目。演绎这一盛世的重要人物有两位:一个有着敢讲的嘴巴,一个有着善听的耳朵;一个是犯颜直谏的良臣,一个是虚怀若谷的明君。君臣之间披肝沥胆,他们便是魏征与李世民。让我们凭借谏太宗十思疏走进“诤臣”魏征的情感世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1.积累重点文言知识。2.了解作者魏征和“疏”的文章体裁特点。3.把握各段内容及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4.赏析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领会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素养目标字玄成。唐朝著名_、_、_。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掌管议论)检校侍中(审查核对)。领导周、
2、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_”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魏征魏征政治家政治家 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文学家诤臣诤臣谏议大夫谏议大夫l初降李密,后为东宫僚属,玄武门兵变后,太宗即位时,擢为谏议大夫。魏征感太宗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史称“诤臣”。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世人称魏郑公。l从政十六七年,上书二百多次,达十万言,其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l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鹞死怀中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一天,唐太
3、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4、”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vv唐太宗和魏征,vv一个虚怀若谷,善于纳谏,vv是历史上的“明君”;vv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vv是历史上的“诤臣”。vv成就中国明君忠臣的传奇,vv二者缺一不可。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
5、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背景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用以警勉自己)
6、。”表示从谏改过。背景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补充: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1 梳理文本,积累重要文言知识。文本研读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之:结构助词,取消句
7、子独立性。长(zhng):高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长高。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根本:树根.本:本义是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他们的道德仁义。流:泉流,名词。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浚(jn):疏通。其:他们的。德义:道德、仁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
8、的,更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望/求/思:同义,指望。之:都是主谓间的结构助词。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况:何况。明哲:明智的人,贤能的人,形作名。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当:主持,掌管。神器:帝位。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域中:天地间。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极天:天之极处,皇权。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
9、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休:美好,福祉。休戚相关。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戒:戒除。厚:敦厚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凡百:指所有的。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景:大,重大。殷:深切的。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
10、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繁:多。克:能够。终:坚持到底。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盖:语气副词,大概。岂:难道。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昔:先前,当初。夫:表原因,因为。殷忧:深切的忧虑。以:而,表修饰。下:指臣民。既:在之后。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则:连词,表顺承,就。纵情:古,放纵情感;今,尽情。以:而,表并列。傲物:轻视他人。一体:整体。行路:陌生的路人。当初
11、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情感,傲视他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越这样的敌对国结成一个整体。傲视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虽:即使。董:督责。以:介词,用。震:威吓。苟:苟且。苟免:苟且免于刑罚。而:转折连词。怀:怀念,感激。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恭:恭顺。惟:只是。覆:颠覆;使倾覆。宜:应该。慎:警惕。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威吓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除刑罚,却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
12、内心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使船只倾覆,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其:表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忽:轻视,怠慢。君:名作动,统治。诚:假设连词,果真,如果。可欲:想要的东西。则:连词,表承接,就。以:来目的连词。作:兴建,指大兴土木建筑宫殿一类的事情。安:使动,使安定。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吗?统治百姓的人,如果真的能够看见想要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
13、思三驱以为度;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想到谦虚谨慎来自我修养;害怕(自己)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喜爱狩猎,就要想到把从三面驱赶,留一面作为限度。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喜爱。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三驱:围打禽兽时,只合三面,留一面,以示人君的好生之德.以为:以(之)为,以,介词,把;为,作为。高危:(地位)高而险.冲:谦虚.牧:约束、修养.满溢:比喻骄傲自满。下:居于之下,名词作动词。礼贤下士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懈怠:意志松懈。而:并列连词。敬:慎重。雍蔽:被堵塞、蒙
14、蔽。以:表修饰。谗:动作名,说坏话的人,邪:形作名,邪恶的人。正:使动,使端正。黜(ch):排斥。恶:形作名,奸恶小人。加:施加。无:同“毋”,不要。以:因果连词,以致。谬赏:不恰当的奖赏。而:因果连词,以致。滥刑:不加节制地滥用刑律。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被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使自已的品行端正来排斥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以致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总:总括,归纳.宏:扩大,弘扬.兹:这
15、,此.简:选拔.能:形作名,贤能的人。而:顺承连词.择:挑选.善:形作名,好的建议。尽:形作动,竭尽、用尽。播:扩大,散播。惠:恩惠,惠泽.信者:诚信的人.效:献出。总括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用尽)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竭尽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尽:尽情享受,形作动。养:颐养。垂拱:垂衣拱手.劳:使疲劳。苦:使劳苦。司:管理.役:役使,劳损。亏:
16、使亏,毁坏。无为:无为而治。大道:最高境界。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可以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聪明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方针呢?整体感知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为什么思思些什么1.提出问题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2.分析问题3.解决问题整体思路(以“固本思源”为喻)(总结历史教训)(提出具体做法)思人君当思链接高考1、第一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比喻论证,使劝谏生动形象;正反对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第一段
17、链接高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排比句排比句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用原文回答1、第二段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第二段链接高考1、概括历代君主治国的普遍规律:(总结历史)2、以引出分析论证,用和的不同心态说明。3、用古人的论述以的关系比的关系,引出警告,切中要害,令人警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能否竭诚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设问水和舟民和君第二段“殷忧”“得志”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18、?答: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3、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1、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第三段链接高考3.念高危4.惧满溢5.乐盘游(狩猎)6.忧懈怠7.虑雍蔽8.惧谗邪9.恩所加10.罚所及1.见可欲2.将有作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23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