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精炼:专题五 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考版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精炼:专题五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2021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统考 精炼 实用 连续性 文本 阅读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专题五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命题规律1考情归纳:2018年、2019年、2020年均采用了两道“四选一”选误、一道简答题的模式。分值都是12分,考查方向集中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2018年、2019年在选择题中考查了图文转换,2020年未采用此类考题。但分析图表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仍要重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全国卷考查了人物访谈,动向值得注意。2备考策略:客观题居多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用正确的阅读顺序,即“主观题原文客观题”,这种顺序既能避免客观题错误选项“先入为主”,又能第一时间发现主观题的答案素材;二是
2、加强客观题的训练,把握实用类文本阅读客观题题文的“比对点”,提高比对效率;三是掌握根据原文内容,摘取、整合、提炼答案的能力。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摘自
3、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随着中国经济从
4、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材料三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
5、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助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4.0”过渡的基础设施
6、。(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4.0”,参考消息2020年6月6日)1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是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B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C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D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
7、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解析:“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不符合文意,根据材料一“(新基建是)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的基础设施体系”可知,5G网络等新基建是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另据材料二第三段“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可知,该项表述有违原意。答案:B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B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
8、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C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今年所以采取审慎的经济措施,不再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是因为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D2020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目的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解析:“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曲解文意,据材料二第二段“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可知,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是为了主动适应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而作出的抉择,
9、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另外,选项前半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后应加上“新基建按下快进键”,这样表述才更严谨。答案:A3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材料二、三多次提及新基建与抗疫,考生加以整合,进行提炼即可。如根据材料二“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可知,投资新基建有助于高效抗击疫情,刺激经济增长;而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了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根据材料三“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
10、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等可知,重点投资新基建还有助于化解疫情危机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推动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答案: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了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高分技法1:三“细”法,答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特点,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是对原文内容转换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而这些选项几乎没有照录原文语句的,大都是对文本内容要点或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的转述,有文
11、字的概括转述,也有由图到文字或由文字到图的转述,所以判断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是否有出入,是解答这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关键。并且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都在一则材料中。因此解答这类题,需要在“细”上做文章,需要“在细微之处摘硕果”,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原则,具体需要三“细”细读,细对,细查。就是细读文,细读图,细读选项。细读文指在读文时能读出文本的陈述重点,读出文本细节之处的信息点;这在读文时就要勾画出来。细读图就是能读出各类图表中蕴含的各种信息点,特别是图表中的数字蕴含的信息。细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的侧重点,圈画出关键词语,
12、便于确定下面“细对”时的区域。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四选一”这道客观选择题四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比较单一,因此命题者在命题时就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命题者有意在转述时设置一些人为的错误,考查考生是否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准确识别出这些隐蔽的错误。其隐蔽的错误如下:模糊范围大小选项在文章内容范围上做文章,或是内容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内容太广,判断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原文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也要注意内容涵盖的范围,如包括几点、几个方面、几个层次等。混淆程度深浅原文表述很有分
13、寸,并没有绝对肯定,而选项表述则态度过于明确,过于武断绝对;原文判断已经很明确肯定,但选项有意模糊其词,貌似留有余地,实则改变原意。这里包括对非连续性文本中图表内容的选项表述。混淆已然未然选项在对内容的判断上故意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存在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混为一谈,或将必然性与可能性混为一谈,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然”说成“往往”。混淆主次本末文中提到多方面的信息,但原文并没有将它们加以比较,也没有明说谁主谁次,但选项表述妄加臆测,说其中某一方面是“主要的”“根本的”,或者说甲比乙更为重要,等等;或者原文已有比较,但选项表述故意颠倒了几个方面的信息之间的主次本末关
14、系。混淆对象文中提到多个对象,命题人在命制选项时会有意在对象上做文章。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细致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细查”命题人命题时常常“隐蔽的错误”,进而确定答案。“细对”和“细查”是同步进行的,在细对时往往就能发现选项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材料一: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
15、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材料二: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材料三: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
16、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年
17、5月8日)材料四: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
18、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年2月21日)答题演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选项选项分析选项判定A.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根据材料一: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选项符合原文。符合原文B.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
19、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此项信息来源于材料三。由文中“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 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可知,此项正确。符合原文C.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此项说法错误。结合材料四“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分析可知,原文只
20、介绍了云南的生态资源、地理资源的优势,并未涉及“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表述。不符原文D.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材料四“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由此可知,选项表述与原文信息相符。符合原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加快,大众居民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夜间消费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近年来,不断有经济学家通过城市夜间灯光的变化作为衡量国家、城市是否
21、繁荣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夜间消费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城市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而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其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夜间经济的概念针对的是现代城市,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更多时间、空间来释放压力。白天忙于工作,使许多人把购物和休闲时间转移到晚上,夜间维度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整个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空间。同时,也具有一系列的社会效益,对城市社会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
22、义,如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收入等。(摘自腾讯网 2019年2月崛起的夜间经济)材料二“夜经济”,消费的是金钱,也是时间。从三四十年前的伦敦、巴黎到纽约、东京,到今天的北上广深,“夜经济”是经济社会繁荣的产物,是劳动者闲暇时间增加的结果。依托现代劳动休息制度,“夜经济”是休息日消费方式的纵深化,不是“熬夜经济”。“夜经济”、夜生活,从欧美日到中国,都不是对工作不闻不问、对休息不管不顾。各国“夜经济”高峰总体上与周末、节假日高度重合。“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劳动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当生产线取代手工作坊,收割机取代了镰刀,人们就有更多闲暇时间。2
23、0 世纪70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升后,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被称为“收入幸福悖论”。经济学家计量分析休闲时间与产业效率相关性之后,各国开始大力推动休假制度改革,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利,倒逼劳动效率提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闲暇时间持续增加。2019年,我国法定节假日115天,占全年时间的31%,一年之中,三分之一时间,我们可以享受夜生活、体验夜文化、拉动“夜经济”。这是与传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不同的工作生活表,既扩大了假日经济的广度,也推动了假日生活的深度。向时间深度要潜力,鼓励夜生活、拓展夜文化、发展“夜经济”,是合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摘自2
24、019年8月新华时评:“夜经济”不是熬夜经济)材料三材料四“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者发现,全国夜间经济消费东西差异明显,北京与东南沿海最活跃。这对于忙着引才的各地,或许也构成启示:既然年轻人喜欢“夜经济”,那么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城市夜经济”,培育更适合年轻人居住的休闲环境,也能成为一种“软实力”。当然,点亮城市的灯光,更要做强“夜经济”的产业基础,这是因为,“夜经济”的繁荣说到底是以第三产业的发达为支撑的。因此,我们既需要在城市发展中积极引导,也要给予各种业态充分的生长空间。“夜经济”,也需要城市治理升级。比如,公共交通的运营时刻与便利程度直接影响人们的夜间出行。不论是消费者,
25、还是餐饮、休闲领域的服务人员,都仰赖便利的公共交通。如果他们都不得不赶着时间回家,“夜经济”便无从谈起,这是需要十分注意的一个细节。除此之外,治安状况和停车便利程度等,也都是提升“夜经济”品质的必需品。最近,上海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这意味着“夜经济”的城市竞争,正进一步拓展到治理层面。一方面,“夜经济”需求比想象的更旺盛,增长潜力十分巨大;另一方面,诸多有价值的商业与文化资源,还有待激发。在餐饮消费、购物消费与城市灯光秀之外,如何给消费者创造更加多元、差异的夜间消费场景,或将成为城市竞争的一条新赛道。(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6月:夜经济成为城市“软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91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忆读书》|长春版(共3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