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六上语文教案: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秋六上 语文教案 习作 _ 生活 美好
- 资源描述:
-
1、习作: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目标】1.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2.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教学重难点】1.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2.在叙事中融入真情实感。【教学准备】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单、习作单。【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围绕习作要求,补充题目,联系生活,选择合适的事例表达生活的美好。2.学习运用“描写内心”“展开联想”等方法写出自己的美好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探究“美好观点”,确定写作素材1.谈话导入,激发联想。一条河,因为有了青草、绿树、野花的点缀,变得更加美丽多姿;一座山,因为有
2、了蓝天白云的映衬,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我们的生活,也因为各种美好的事物而变得更美好。想一想: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2.出示课件,发散思维。课件出示:习作:_让生活更美好点拨:看一看习作要求中的提示,想一想:哪些事物让生活更美好呢?你获得了哪些新的启发呢?3.全班交流,感受美好。4.教师梳理,提炼素材。(1)我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如读书、集邮、唱歌、看电影、运动健身等。(2)我们家庭的日常生活,如家庭聚会、全家旅行、亲子活动等。(3)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如参加了自己和同学最喜欢的某项活动、某个社团等。(4)我们养成的好习惯、好品格,如做事认真、诚实守信、不怕困难、善于动脑等。教师小结:前三类都是实际存
3、在的事物,是有形的,第四类是人的习惯、品质,是无形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感受最深的素材来写。5.确定写作素材,分享美好观点。(1)示例引路。引导: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我们来听听三位小伙伴的分享吧。(课件播放三位同学的录音)课件出示: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现在去爷爷奶奶家可以坐高铁了,比以前快了两个小时;妈妈买菜时,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支付,非常方便、快捷。我想到的是音乐。听听音乐,唱唱歌,会让我放松、开心。我的答案是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它们发芽,看它们慢慢长大,很有成就感。(2)点拨:听了三位小伙伴的分享,你有什么发现呢?(3)学
4、生交流,教师小结:三位小伙伴都融入了自己的感受、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音乐让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养花种草给人带来培育生命的成就感。做这些事让他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令他们的生活更美好。(4)补充题目。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请选择一种事物填写在习作题目的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想一想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份美好。(5)全班交流。学生初步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相机点评,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设计意图】“_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半开放性的话题。题目中,“生活”的概念很大,“美好”的感受范围也很大。话题的选择和确定,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生活
5、中的那些美好事物进行初步整理和有效筛选。依托教材中“习作提示”的精准导向,启发学生将美好瞬间呈现出来,将美好事物不断具象化,使选材水到渠成。板块二 回顾精彩生活,分享美好事件分享美好事件。1.点拨:竹节人这篇课文里,竹节人给范锡林爷爷的童年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和美好的体验。想一想:范锡林爷爷围绕竹节人写的哪些事让你感受到这种乐趣和美好呢?(课件出示竹节人原文)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范锡林爷爷通过生动描述“我们”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和老师玩竹节人的这些故事,让我们体会到竹节人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更美好。4.小组交流。当你确定了自己要分享的这个话题的时候,你想起了哪些和
6、这个话题有关的事情呢?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这些美好的故事。5.全班交流。根据你确定的话题,谁能分享一下你心中最美好的事情?6.引导评价:这件事情是否是围绕所选的话题来说的;事情是否让你的生活受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课文竹节人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感知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分享美好的表达方式,进而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事件,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在学生交流后引导评价,使他们的表达更准确,思路更清晰。板块三 列出写作提纲,梳理“美好”经过1.明确写作要求。(1)课件出示写作要求。课件出示:写清楚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它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2)思考:读了习作要求,你认为
7、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呢?(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某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详细;“它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要把想法和感受融入具体的事例当中。2.示例引路,列出提纲。(1)引导:在竹节人这篇课文里,范锡林爷爷是如何把老师玩竹节人这个故事写清楚的?(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下课去老师办公室的窗外找竹节人没有找到竹节人,很不高兴看到老师在玩竹节人,很开心。教师小结: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能把事情的经过表现得更具体、更生动。(3)自主学习。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事情的过程写下来
8、。(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如书法让生活更美好这篇习作,提纲上可以列出:因临帖不顺利而郁闷得到老师指点后继续练习,有了小小进步而开心参加书法展示受到老师鼓励而充满信心意欲更上一层楼而更加坚定信念。教师小结:故事当中融入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才能体现让生活“更”美好。(5)学生修改自己的写作提纲。3.想一想:这件事为什么会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有哪些原因,哪些感受?课件出示:书写更漂亮了,学习时更有自信了;心态更宁静、沉稳;对传统文化的感受更深了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提纲。【设计意图】再次联系课文竹节人,回顾作者写“老师玩竹节人”的精彩片段,理清写作思路,将单元课文的阅读与习作策略的指导紧密结合,并指
9、导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将教材资源有效整合,也能借此展现习作的完整指导过程。板块四 根据习作提纲,尝试写出“美好”1.学生根据习作提纲,尝试写作。2.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第2课时【课时目标】1.写清楚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2.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3.乐于分享习作,虚心听取他人建议,并再次修改习作。【教学过程】板块一 拟定评价标准,分享习作1.谈话导入,引发思考。上节课我们根据自己所写的习作提纲,初步完成了习作。根据习作的要求,你觉得什么样的习作才是优秀的呢?2.师生共同梳理评价标准,教师相机小结。课件出示:评价单评价标准自己评价同桌评价习作是围绕自己选择的某个词语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