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2(部编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1 论语 十二 教案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11 论语十二章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1.板
2、块式教学思路。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3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章;研读前四章内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二、预习交
3、流,整体感知1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
4、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2诵读感知:(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明确: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与态度、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九章着重谈学习,后三章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3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出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n)学而不思则罔(wn) 思而不学则殆(di) 不亦说(yu)乎 三省(xn)吾身 一箪(dn)食四十而不惑(hu) 不逾(y)矩曲肱(n)而枕之 博学而笃(d)志三、合作
5、探究,重点学习课文前四章1学生自由讲解前四章。2齐读。教师小结讲解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如字音、语速、语调、停顿等。3小组合作解决字词意义和语句翻译,待交流讨论。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之间质疑,教师加以点拨。例如:第一章【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说。时:按时。习:温习,复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怨恨,恼怒。”本章理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只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
6、来。5学生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明确:(1)孔子说:“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旁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岁明辨是非,七十岁随心所欲,又不超越规矩。”(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时,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做老师的。”四、精读课文
7、,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1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2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明确:谦虚:学而时习之。独立思考、复习: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五、课堂小结这几章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六、布置作业1背诵前四章。2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此题较为灵活,学生能联系实际略谈体会就行。第二课时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五至九章;继续研读有关学习方面的内容。 一、检查作业 1检查背诵课文前四
8、章。 2考查句子的翻译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合作探究,重点学习课文五至九章1学生自由朗读五至九章。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如字音、语速、语调、停顿等。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准备交流讨论。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质疑,教师要加以点拨。例如:【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 罔:迷惑。 殆:有害。本章理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5学生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明确: (5)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知道空想却不读书就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