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2课 祝福 WORD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2课 祝福 WORD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教学 设计 15 WORD
- 资源描述:
-
1、祝福【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2.欣赏小说中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艺术效果。3.掌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阅读文学作品最简单的目的是“使看不见的被看见”。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即使历经沧海桑田,仍然使我们看到他那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感受他内心满心的惆怅和无限的忧情。我们通过他看见了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今天,我们将会透过其笔尖,去认识那位命运多舛痛失爱子的祥林
2、嫂。(板书:祝福)二、知人论世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创作出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继而写出孔乙己、药等,共十四篇小说编成呐喊;接着创作出祝福等十一篇小说,编成彷徨。鲁迅人生的几次转折点(一)家道破落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
3、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二)弃医从文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三)痛苦的婚姻
4、1906年,远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在母亲的反复催促下,终于不很情愿的启程回国。母亲想让鲁迅回家完婚,鲁迅回答说,让姑娘另嫁人为好。但母亲却来电报说:母病速归。 回家后的第二天,婚礼举行。夫人是朱安,鲁迅曾说过“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朱安,小脚,没有文化,比鲁迅先生大三岁,与鲁迅先生实在没有共同语言,他们名存实亡的婚姻维持了十九年。到1925年3月,鲁迅收到许广平的第一封信,于是开始了新的生活。鲁迅时年45岁,许广平27岁,朱安48岁。翌年,鲁迅与许广平离京,于1927年在上海同居。这段漫长而痛苦的婚姻给鲁迅先生影响很大,使他对中国的妇女问题有更深切的体
5、会。也可以说小说祝福是这个思考的结晶。2.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是其中最著名的小说,写于1924年。世纪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二、夯实基础1.生字 监生(jin) 寒暄(xun) 烟霭(i) 镯子(zhu) 朱拓(t) 瘦削(xu) 间或(jin) 诧异(ch) 悚然(sng) 踌蹰(chu ch)谬种(mi) 尘芥(ji) 形骸(hi) 模样(m) 新正(zhng)俨然(yn)
6、 荸荠(bq) 驯熟(xn) 桌帏(wi) 讪讪(shn)咀嚼(jju) 蹙缩(c) 诡秘(gu) 怔怔(zhng) 醴酒(l)炮烙(po) 窈陷(yo) 惴惴(zhu) 歆享(xn) 陈抟(tun) 2.生词寒暄:(问)寒(问)暖。指人们见面时说些客套话。暄: 太阳的温暖。悚然:惊惧的样子。惶急:惶恐焦急。踌蹰:犹豫;得意的样子。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谬种:坏东西(骂人的话)。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沸反盈天:形容人声暄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三、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师生讨论、总结)1.分析本
7、文的结构脉络。明确:(1)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2)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3-33)(3)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35)(4)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5)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0)(6)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1)总结:作者运用倒叙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 。小说的整体思路为“现实-过去-现实”。(倒叙作用: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四、合作探究1.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形象的?其笔下
8、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明确:祥林嫂(肖像描写):(1)肖像: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生机旺盛;又只是顺着眼安分善良;她模样还周正相貌端庄;手脚都壮大吃苦耐劳; 表现: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爱劳动,能劳动,不挑剔;变化:食物不论,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易满足,很容易活下去。(2)语言描写。自述阿毛之死(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与柳妈的对话(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与“我”的对话(展示了其矛盾心理说明希望彻底破)(3)细节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
9、及近。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心疲惫、一无所有。)总结:在她身上,集中了旧中国农村妇女所有的优秀品质:善良、安分、吃苦、耐劳、易满足、不挑剔、温顺等品格。2.鲁四老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鲁四老爷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化身。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鲁四爷见了就“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寡妇”,但是见她手脚壮大,劳动力强,还是默认 鲁四太太留下她。这就暴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贪婪和虚伪。当知道祥林嫂的婆家来抢人时,鲁四老爷站在维护封建家长制的立场上,认为“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高二语文答题卡.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