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 五市八校 2016 届高三 下学 第二次 联考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人们说,老物件儿是有灵气的。因为手艺人把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统统给了它们。然而,现在不少“手工艺品”,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看起来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作用还是那个作用,却很难承载起“很家乡”“很传 统”“很中国”的那股子精气神了。前不久在湖北仙桃举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研讨会上,剪纸艺人、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把刻刀十年功”的技艺正被机器扰乱节奏;对生活的琢磨正在被投机取巧的速成法挑战;对好材料的坚守正在被新工艺猛烈
2、冲击;“北方重浑厚、粗犷,南方尚灵秀、精美”的异彩纷呈也正在被渐渐同化。诚然,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材料革命是大势所趋。但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今年91岁的工艺美术师陈由明,曾创作了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60多年来,他一直创作不息、佳作频出。谈到创作诀窍,陈老说:“我要搞出一个作品,就是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思考。现在的好多东西,功夫不到,火候差得远呐。只想着赚钱,没有心心念念、反复推敲,哪里出得来好作品呢?”的确,一味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
3、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试想,如若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遭到蚕食,历史将会何等唏嘘嗟叹?话说回来,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比如,20世纪50年代,陈由明整理创作的剪纸八仙图风靡欧洲,出口近5万套。而现在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愈发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又比如,从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赋予了“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再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创客盛会,都将目
4、光瞄准非遗来挖掘素材和灵感,为“科技+”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应当加大宣传普及,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了解、体验、欣赏自己的文化,养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鼓励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价值。同时,还应合理融入时代元素,不割裂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5日 17 版)1下列关于“老物件的灵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老物件儿的精气神来自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粗制滥造的摒弃,也来自对艺术品的坚守。B一代代天津泥人张对生活的琢磨、对好材料的
5、坚守所创作出的异彩纷呈的泥塑作品就是老物件儿的生命力的展示。C手艺人靠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才能打造出老物件儿那北方的浑厚、粗犷和南方的灵秀、精美。 D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很家乡、很传统”“很中国”的那些画面中蕴含着的那股子精气神就是老物件儿的灵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必须摆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B想要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不被蚕食,就必须将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否则将会很可悲。C坚守古法、传承古意既要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又要对传
6、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 D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的东西,虽然作用还是和过去一样,却很难承载起老物件那股子精气神,所以,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艺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的成功范例说明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传承与发展是可以并进的。 B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就没有“中国梦 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见,传承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割裂传统。 C文中举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即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
7、,更不意味着放弃艺术品质的坚守。 D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答案】1A2A3B【解析】1试题分析:A项“老物件儿的精气神来自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粗制滥造的摒弃,也来自对艺术品的坚守”错,老物件儿的精气神与后者没有直接关系,原文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A项“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以偏概全,原文是“一味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B项错误,原文是“从天津泥人
8、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只是其中灵感之一。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嘉熙二年,差知
9、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
10、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B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C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
11、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D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
12、,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B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C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3、0分)(1)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5分)(2)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5分)【答案】4C5B6B7(1)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 (2) 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解析】4 6试题分析:B项“因而得罪了许多人”错,属于无中生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权”1分,“上流”1分,“素”1分,整句2分。(2)“拜”1分,“逊”1分,“
14、力疾”1分,整句2分。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人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嘉
15、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谋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淳祐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得失,授任官吏引起是非,他都坦
16、率直言没有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加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
17、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孟珙非常感动和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能高兴。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谥号是“清献”。(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
18、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8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5分)9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6分)【答案】8“争”字,用了拟人手法(1分),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2分)“暗”字,突出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1分)连溪流都为之阴暗(1分)。9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2分),有力地渲染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1分)
19、。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比喻官场的凶险,用“毒雾” “蛇草”等来喻指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解析】8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从“争”和“暗”的意思和其运用的手法等角度分析,其中,“争”是拟人手法来写岭水;“暗”为使动用法,表现了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生长十分茂密的情况。作答时结合诗句意思分析即可。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分析颔联“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一语双关,可以先分析其字面意思,也就是: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然后再结合作者的情感或自身经历分析其
20、深层含义即可,要言之有理。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诗句翻译】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
21、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 蒹葭一诗中写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时,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诗句是: ,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侧重理解性默写,平时在背诵过程中也要理解诗句内容,同时也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作”“晦朔”“蟪蛄”“溯”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
22、字,完成(1)(4)题。(25分)莲花落穆时英 飘泊着,秋天像黄叶子似地,一重山又一重山,一道水又一道水我们是两个人。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在草屋子的柴门前,在嵌在宫墙中间的黑漆大门前,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唱着莲花落,向人家化一个铜子,化一杯羹,化一碗冷饭我们是两个人。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死了。是二十年前,那时我的头发还和我的眼珠子那么黑,大兵把我的家轰了。一家人死的死了,跑的跑了,全不知那去啦,我独自个儿往南跑,跑到傍晚时真跑累了,就跑到前面那只凉亭那儿去。就在那儿我碰到了她。她在里边,坐在地上哭,哭得抽抽咽咽的。我那时候儿还怕羞,离远些坐了下来。她偷
23、偷儿地瞧了瞧我,哭声低了些。我心里想:劝劝她吧!这姑娘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别哭了,姑娘!哭什么呢!”我坐在老远的跟她说。她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的,不哭啦。我把脑袋回过去瞧了瞧,她也赶忙把脑袋回过去,怕难为情,不让我瞧她的脸,我便从后边儿瞧着她。她在那儿不知道在吃什么,吃得够香甜的。我咽了口儿粘涎子,深夜里听起来,象打了个雷似的。她回过脑袋来瞧,我不知怎么的,又咽了口儿粘涎子,她噗哧的笑出来啦,我好难为情!她拿出个馍馍来,老远的伸着胳膊拿着。我也顾不得难为情,红着脸跑过去就吃,也不敢说话。“多谢你!”我说。吃完了,她又给了我两个。“你怎么会独自个儿在这儿的呢?”“一家子全死完咧!”她眼皮儿一红,又
24、想哭啦。我赶忙不做声,过了回儿,等她好了,我才说道:“怎么呢?”“他们打仗,把我们一家子全打完咧。”“你到哪儿去呢?”“我能到哪儿去呢?”“你打算逃哪儿去?”“我没打算往哪儿逃,带了几个馍馍,一跑就跑到这儿来啦,你呢?”“我连粮食也没带,没叫大兵给打死,还是大运气,那能打算往哪儿跑?跑到哪儿算哪儿罢咧。”我们老远的对坐着说话儿。时候可真不早了,天上的星密得厉害,你挤我,我挤你,想把谁挤下来似的。凉亭外面的草全在露水里湿着,远处几棵倒生的树向月亮伸着枝干。一阵阵风吹过来,我也觉得有点儿冷。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象鬼哭,叫人心寒,接着就是一阵风。她把脖子一缩,哆嗦了一下。我瞧
25、了她一眼。“你还是坐过来些吧?”她说。“你冷吗?”“我害怕。”我挪过去贴着她坐下了,她便靠在我身上道:“我累了!”就闭上了眼。我瞧着她,把我的疲乏,把我的寂寞全丢了。我想,我不是独自个儿活在世上咧,我是和她一同地在这亭子里我们是两个人。第二天起来, 我们就一同往南走。也不知跑哪儿走,路上她不说话,我也不敢说话。走到一家镇上,她说:“我真饿了。”我就跑到一家大饼铺子那儿,跟那个掌柜的求着,那掌柜的就象没听见。我只得走了开来,她站在那儿拐弯角儿上,用埋怨的脸色等着我,我没法儿,走到一家绸缎铺子前面,不知怎么的想起了莲花落,便低了脑袋:哎呀哎子喂!花开梅花落呀,一开一朵梅花!腊梅花!我觉得脸在红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 _人教新课标(共1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