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21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21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2024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21 古代 诗歌 飞来 教学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导入导入文题中的“登”是攀登之意。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相传东晋时,古印度僧人慧理曾称这座山峰像天竺国的灵鹫山,“不知何以飞来”,因此得名“飞来峰”和“灵鹫峰”。21 登飞来峰学习目标1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阅读目标情感、哲理: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重点3背诵、运用:背诵这五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体会书写的美感,学会在写作中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三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五立德树人激发对自然、生命、世界的关注和思考,做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王安石(10211086)
2、,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登飞来峰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鄞县(今浙江宁波)任满回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故里时,途经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下此诗,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广情怀。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文体知识预习资料速查律 诗律诗起源于南朝,成熟于唐初。律诗每首八句,每句字数相同,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简称五律、六律和七律。六律较少见。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颔联、颈联都必须是对偶句。这首
3、诗写了哪些内容?从本课中找出哲理句并分析其含义。内容哲理情感预习思考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导思 1导思 3关键词:远大抱负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课文初读感知读法指导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为前四后三,如: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课文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主旨。登飞来峰中,诗人借登峰所见景象之阔大,表现了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板书设计登飞来峰描写景物抒发情怀远大抱负不畏艰难充满生机踌躇满志课文细读品味1.前二句如何写的飞来山上的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自己登高远望,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情怀。课文细读品味2.“浮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诗表现了什么?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浮云”在这里指的是奸邪小人。这两句诗为全诗的精华,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信心,揭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人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难,应该关注大局和长远。寓情于景,寓理于景。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紧扣诗题,描写景物,引出丰富的联想。上句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飞来山上的塔之高。下句联想到“闻说鸡鸣见日升”,表现了诗人的蓬勃朝气。后两句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归纳总结特色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12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