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文言虚词(三)-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虚词讲义.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3 文言虚词三-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虚词讲义 文言 虚词 2022 年高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讲义
- 资源描述:
-
1、高考文言文阅读之虚词讲义(三)“为”“者”“乃”“则”【为】虚词“为”在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中,在高考试题中出镜频率极高,特别是作介词,助词时,常常和“为”作动词时一起考查,在复习中需要重点掌握。一、介词 “为”作介词时一般读“wi”,可以表示被动、原因、目的及方向等,翻译较灵活。1表被动“为”在文言文被动句中,可以单用,有时也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的结构,表示句子的被动语气,翻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动句标志词:为)为天下笑者 (被动句标志词:为)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标志词:为)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被动句标志词: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2、标志词:为所)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标志词:为所)重为乡党所笑(被) (被动句标志词:为所)皆为陛下所成就 (被动句标志词: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标志词:为所)2表原因或目的 “为”与后面的名词或者短语连用,构成介宾短语,引出前句的原因或目的。翻译为“为了”“因为”。如:故为之文以志 (为了)慎勿为妇死 (为了)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为了)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因为)3表对象“为”与后面的表示人或物的名词连用,构成介宾短语,引出介绍所涉及的对象,翻译为“给,替”。如:为君翻作琵琶行(给,替) 君为我呼入(给、替) 然此可为智者道(给,替
3、) 公为我献之(给、替) 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给、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替)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介词,给、替)为(之或者我)击破沛公军 (给,替)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给、替)4表示方向“为”与后面的表示人或物的名词连用,构成介宾短语,引出介绍所涉及的对象,翻译为对,向;跟,同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 为之奈何?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跟,同)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词,向,对) 5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4、过王而行。(晏子使楚)二、语气助词“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译为“呢”。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呢”)三、动词 “为”作动词,读“wi”,一般有强调判断,表示认同或者“做”“成为”,“变成”等灵活翻译三种用法。如:1在文言文的判断句中,强调判断语气,常常翻译为“是”,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轩东,故尝为厨(是)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是)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 2作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观点,常常翻译为“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
5、取也。(认为)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认为)3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动词,做)使子婴为相(任,做)拜为上卿(做,当) 季布为朱家钳奴(做了)而蔺相如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冥有鱼,其名为鲲 (叫作)约为婚姻(结成)削木为吏 (当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当作)以荆卿为计(作为)以旌其所为(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作为)然后以六合为家(作为)引以为流觞曲水(作为,当作)沛公奉卮酒为寿(作为)亏无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治理)为国以礼(治理)因为长句(写,写成、创作)为十表(
6、写、写成、创作)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弹奏)初为霓裳(弹奏)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成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成为)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自余为僇人(成为)已为陈迹(成为)为秦宫人(成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不与培蝼为类(成为)约为婚姻(成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成为) 【一文串记】读下面的小故事,写出各句中“为”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
7、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1) (2) (3) (4) (5) (6) (7) (8) (9) (10)(11)【参考答案】(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动词,表判断,是。(4)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10)介词,介绍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者】“者”主要有助词和代词两种用法,在
8、高考试题中偶有出现,错误率较高,望牢记。一、助词1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即“者,也”格式,也可以省略“者”或“也”,如:南冥者,天池也 亚父者,范增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离骚”者,犹离忧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此三者,吾遗恨也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2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客有吹洞箫者 崖限当道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以为州之山水
9、有异态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自衣冠以送之4放在时间词后面放在时间词后面,如“今”“昔”等后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语气停顿,不必译出,如:今者出,未辞也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近者奉辞伐罪数世,近者及身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5放在句末放在分句或者放在疑问句的句末或者用在名词、分句后面或句子中间,引
10、出原因或者表示疑问语气或者表示停顿,如: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语之后,引出原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主语之后,引出原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6、句末语气助词用作“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