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6

类型22 《礼记》二则精品课件(部编八下语文).ppt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88021
  • 上传时间:2025-11-02
  • 格式:PPTX
  • 页数:66
  • 大小:5.94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礼记 22 礼记二则精品课件部编八下语文 精品 课件 部编八下 语文
    资源描述:

    1、22 礼记二则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儒家经典知多少四书:五经:22 礼记二则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第二课时22 礼记二则22 礼记二则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重点)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难点)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22 礼记二则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

    2、、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知识备查作品简介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所选课文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知识备查背景资料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课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

    3、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备查22 礼记二则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弗学教学相长天下为公矜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yoqinyuxiofzhnwijunmfn读 一 读预习检查22 礼记二则虽 有 嘉 肴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4、,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指美味的菜。味美。最好的道理。即使。整体感知所以。困惑。自我反思。自我勉励。强,勉励。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即说命,尚书中的一篇。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表示猜测。22 礼记二则整体感知【译文】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

    5、一半”,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22 礼记二则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22 礼记二则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为什么开头却从“佳肴”开始写起?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法叫作“类比论证”。精读细研22 礼记二则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精读细研22 礼记二则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逐层论证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精读细研

    6、22 礼记二则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精读细研22 礼记二则师生共同讨论: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见解一:“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学与教相互促进。见解二:“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合作探究22 礼记二则

    7、合作探究文中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读课文,找出这样句子分析体会。22 礼记二则合作探究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效果: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22 礼记二则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同“敩”,教导。合作探究通 假 字22 礼记二则合作探究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古义:困惑。今义:困难。古义:促进。今义:增长。古今异义22 礼记二则其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副词,表示推测。代词,它的

    8、。合作探究学学学半(。)学学半()动词,向别人学习。一词多义“学”同“敩”,教导22 礼记二则合作探究文言句式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倒装句其此之谓乎!“,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应为“其谓之此乎!”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堂小结概括主题22 礼记二则感悟一:虽有嘉肴启发我们应重视实践,学到的道理应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感悟二:虽有嘉肴告诉我们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将努力以此指导我的人生。课堂小结学后感悟22 礼记二则逻辑严密。先是强调要学习,要实践;再指

    9、出“学”和“教”的作用;接着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写作特色22 礼记二则对偶严谨。虽有嘉肴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第一句以“嘉肴”与“至道”对举,是一组类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双管齐下,更为合理、全面、严谨。写作特色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学学半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板书设计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第二课时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10、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整体感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同“举”,推举。培

    11、养和睦气氛。指才干出众。指品德高尚。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整体感知用作动词,以为亲。同“鳏”,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职分,职守。女子出嫁。因此。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父母。用作动词,以为子。子女。有终老的保障。厌恶。因此。从外面把门带上。奸诈之心。兴起。这叫作。22 礼记二则整体感知【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

    12、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分,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奸诈之心闭塞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是理想社会。22 礼记二则“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而选举的标准是“贤”“能”,即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崇尚和睦。精读细研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2 礼记二则本文是

    13、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精读细研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2 礼记二则“男有分,女有归”精读细研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2 礼记二则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精读细研22 礼记二则讨论: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见解一: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

    14、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合作探究22 礼记二则见解二: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当中折射出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纷乱,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合作探究22 礼记二则“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

    15、。“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体现。文中的“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合作探究22 礼记二则陶渊明桃花源记康有为大同书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天下为公”文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合作探究“中国梦”“两个一百年”22 礼记二则合作探究参照虽有嘉肴中对偶句的分析,找出本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16、。22 礼记二则合作探究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男有分,女有归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5.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对偶精严,平仄相对,简捷凝练。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对比面对财物和力气付出的两种无私的态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句子结构、表意风格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22 礼记二则合作探究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举”,推举。同“鳏”,老而无妻。通 假 字22 礼记二则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鳏寡孤独()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古义:指

    17、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古义:味美。今义:意义。合作探究古今异义古义:达到极点。今义:到。古义:老而无子。今义:一个,唯独。22 礼记二则独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副词,单,只。名词,老而无子的人。合作探究亲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名词,父母。一词多义22 礼记二则子不独子其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名词,子女。闭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动词,杜绝,闭塞。动词,关门。合作探究22 礼记二则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图谋之心。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作乱害人的事。合作探究词类活

    18、用“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22 礼记二则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倒装句:不必藏于己。合作探究文言句式“也”表判断。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概括主题课堂小结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形式,它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出一份力量。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

    19、做起,哪怕仅是将废纸拾进垃圾桶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将会带来巨大的风气转变。学后感悟课堂小结22 礼记二则结构严谨。文章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写作特色22 礼记二则排比增气势。排比句的作用主要是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气势,如大道之行也中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一贯而下,气势十足,让人感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能够安居乐业,是最好的社会状态。写作特色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社会纲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基本特征:社会关爱,

    20、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理想社会: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太平盛世令人神往板书设计22 礼记二则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1)不知其旨也 旨:(2)虽有至道至道:(3)选贤与能与:(4)男有分分:味美。最好的道理。同“举”,推举。职分,职守。课堂检测22 礼记二则2.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译文:知识掌握得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译文: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C.兑命曰“学学半”。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D.男有分,女有归。译文: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A【解析】A项有误,A项的意思是

    2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课堂检测22 礼记二则3.按照课文原句默写。(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教然后知困。(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5)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课堂检测22 礼记二则4.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编纂的。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周六晚上,程璐一家正在讨论明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事。爸妈想带程璐一起去给老人送些钱和生活用品。正在这时,同学也来约程

    22、璐一起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如果你是程璐,你会选择跟谁去?请说出理由。(含标点60字以内)礼记学记小戴礼记儒戴圣课堂检测22 礼记二则示例:我会选择和同学去。敬老院的老人们大都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子女,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课堂检测22 礼记二则拓展延伸礼记中的名言名句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2.择师不可不慎也。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7.玉不琢,不成器;不人学,不知道。8.来而不往非礼也。拓展探究22 礼记二则拓展探究拓展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君

    23、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节选自礼记学记)(中考真题)22 礼记二则拓展探究【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注释:道:引导。强:劝勉。庸:功劳。说:通“脱”,解脱。22 礼记二则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1)故君子之教喻也(2)师逸而功倍2.翻译下面的句子。(1)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

    24、则易,开而弗达则思。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拓展探究22 礼记二则拓展探究参考答案1.(1)所以(2)闲适,轻松2.(1)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2)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3.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4.“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22 礼记二则1.礼记中

    25、的思想和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有一部分也演变为成语为人们熟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礼记中的成语故事,跟同学交流。2.背诵课文。课下作业22 礼记二则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郑玄注:心讥其奢也。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课下作业22 礼记二则温文尔雅礼记文王世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唐代孔颖达疏:“恭敬而温之者,谓内外有礼,貌恭心敬,而温润文章。”“尔雅”:近于雅正。史记儒林传序:“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后来四字成文,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聊斋志异八陈锡九:“(锡九)至郡见太守,历述家世。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课下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2 《礼记》二则精品课件(部编八下语文).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02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