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类型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03146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95.3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 05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2020 2021 学年 江苏省 各地 年级 下册 语文期末 分类 汇编
    资源描述:

    1、专题05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文言文阅读(2021江苏苏州五年级期末)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甚:_诣:_示:_闻: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请写出这两句句子的意思。_(2)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请说说理由。_【答案】1 极,非常 拜访 给看 听见,听说2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

    2、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甚聪惠:非常聪明。甚:非常。孔君平诣其父: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拜访。孔指以示儿曰: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示:给看。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闻:听见,听说。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与人物形象的分析。(1)考查了文言文字句的翻译。要求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示”的意思为:给看;“曰”的意思为:说;“未”的意思为:没有;“家禽”的意思为:家里的小鸟。这

    3、句话的意思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文中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家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非常巧妙,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

    4、,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点睛】参考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021江苏南通五年级

    5、期末)阅读理解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诣其父( )乃呼儿出( )4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呼儿出B此/是君家果C孔指/以示儿/曰D儿/应声/答曰5杨氏之子的“聪惠”表现在哪里?(至少说出两点)_【答案】3 拜访 于是4C5他能从“此是君家果”中听出言外之意,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他“应声答曰”,可见他反应迅速。他能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委婉应对,表现了应有的礼貌。【解析】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

    6、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诣其父”的意思是拜见他的父亲。“诣”的意思是拜访。乃呼儿出:于是便叫他出来。乃:就;于是。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朗读节奏的辨析。“孔指以示儿曰”的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孔/指以示儿/曰,故C项错误。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

    7、,杨氏之子的“聪惠”表现在:他能从“此是君家果”中听出言外之意,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他“应声答曰”,可见他反应迅速。他能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委婉应对,表现了应有的礼貌。(2021江苏泰州五年级期末)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6解释各组中划线的词的含义。乃复进:_对曰:_裂其织:_自是之后:_7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呼而问

    8、之B以此戒之C而置之其坐D自是之后8翻译下面的句子。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_9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答案】6 又 回答 割断 这7D8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9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聊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解析】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正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过了一会儿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止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孟母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告诫孟子,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

    9、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6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第一个字“复”是“又”,表重复。第二个字“对”表“回答”。等第三个“裂”放到语境中,可知是“割断”之意。第四个“是”在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是代词用法,即为“这”之意。7本题考查对“之”字用法的掌握。前三个均为代词,“至之市”意思是“等到到集市上的时候”之为动词,是到,去,往的意思。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引”“裂”以 “诫”等。“引”是动词,拿的意思,“裂”是割断意思,以是用的意思,“诫”是警告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道理的掌握。孟母在教育孟子的时候,没有用太多的

    10、说教性的语言,而是用“断织”的行动,告诉儿子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可因分心而中途而废。“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就是有力地印证。(2021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五年级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y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选自太平广记)注释:令誉:美名、荣誉。语:告诉。敕见:皇帝下诏书。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惶惶:恐惧。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卿面何以汗( )复问会(

    11、 )11以下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卿/面何以汗。B卿/面何以/汗。C卿面/何以汗。D卿面/何/以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战战栗栗,汗不敢出。_13请用“ ”在文中画出钟毓、钟会两人“令誉”表现的语句。【答案】10 少年时期 为什么 又11C12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13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解析】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

    12、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10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作答时,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钟毓、钟会少有令誉”意思是: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少:少年时期。“卿面何以汗”意思是: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何以:为什么。“复问会”意思是:文帝又问钟会。复:又。1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意在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句意,是否正确理解了句子的结构。句中停顿,单从字面上不易掌握,必须弄懂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卿面何以汗”意思是:你脸上为什么出

    13、汗呢?根据意思可知,正确的划分是:卿面/何以汗。1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出:冒出,流出。整句话的意思是: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找关键句子。认真审题可知,本题要求画出文中表现钟毓、钟会两人“令誉”的句子。阅读文章,结合译文可知,钟毓、钟会两人分别用“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机制幽默地回答了魏文帝的提问,体现了钟毓、钟会两人“令誉”。(2021江苏五年

    14、级期末)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期待B期望C一起D约定15“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理睬B顾虑C回头看D照顾16“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

    15、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17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8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A待人有礼貌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答案】14D15C16B17D18B【解析】14略15略16略17略18略(2020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五年级期末)(二)小古文阅读(6分)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16、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字词注释:耕田者:农民走:跑,逃跑触:撞到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19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兔走触株( )冀复得兔( )2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是 (2分)A兔走触株走马观花B因释其耒爱不释手C而身为宋国笑谈笑风生D田中有株守株待兔2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_【答案】19 树桩 重复,再,又20C21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努力,而靠碰好运过日子,这样好逸恶劳,不会有好结果的。【解析】1联系学生以往所学的守株待兔,知道“株”就是树桩。冀复得兔“复”的意思,在第六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

    17、词句段运用”涉及,运用组词的方法“重复”即得其意,联系“日复一日”等积累词汇,也可知是“再”的意思。2A选项的“走”都是跑的意思 B选项的“释”都是放开的意思C选项中“而身为宋国笑”是“耻笑”,“谈笑风生”的“笑”是“说笑”D选项中“株”都是树桩的意思。3结合故事内容,说出故事的劝诫意义: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努力,而靠碰好运过日子,这样好逸恶劳,不会有好结果的。(2020江苏东海晶都双语学校五年级期末)阅读与理解。围魏救赵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

    18、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刑余之人:受过肉刑,身体不完整的人,孙膑曾受膑刑。孙子:这里指孙膑。罢:同“疲”,疲劳,疲乏。收弊:坐收挫败的结果。梁:魏定都大梁,故亦称“梁”。22田忌想要直接带兵去援救赵国,孙膑给了他什么样的建议?_23解释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意思。_【答案】22孙膑建议田忌率兵去包围魏国,这样魏国就不得不放弃攻打赵国,返回保护自己的国家。23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

    19、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解析】译文:之后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情势危急,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想要以孙膑为大将,孙膑推辞谢绝说:“受过刑(膑刑:挖掉膝盖骨)的人不能胜任。”于是就用田忌做将军,而以孙膑为军师,坐在辎车(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之中,坐着出谋划策.田忌想要引兵去赵国,孙膑说:“(那些)解开杂乱纠缠丝线的人不是整个去拉,劝救斗殴的人不必参与械斗,避开激烈之处而直捣空虚的地方,使(紧张的)形势受到遏止,事情就自然解决.现在梁国(魏国都城大梁,因此也称梁)攻打赵国,精兵锐卒一定都用在国外作战,而老弱残兵留在国内.您不如引兵快

    20、速趋向大梁,控制魏国的交通道路,冲击魏国虚弱的地方,它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来自救。这样我们就一举解开赵国之围并且坐收魏国失误(之利)。”田忌听从了建议。魏军果然离开邯郸,与齐军在桂陵交战,(齐军)大破梁军。22本题考查的对文言文的理解,结合文言文的内容以及译文即可得出答案。23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含义,注意结合成语故事分析成语的原本含义和后来的含义即可。(2020江苏无锡五年级期末)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折箭阿豺四有子二十人。疾病,命诸子各缺一箭,取一箭授其弟荔利廷,使折之。慕利延折之。又取十九箭使折之,慕利延不能折之。阿豺乃谕之曰:“汝曹知之乎?孤则易折,众则难摧。汝曹当戮力一心,然后可以保国宁

    21、家。”言终而卒。(有划改)【注释】阿豺:吐谷(y)浑的国王。吐谷浑,古族名。授:交给。汝曹:你们。戮力:合力,协力。24解释下列加点字。(1)阿豺乃谕之曰( )(2)言终而卒( )25“孤则易折,众则难摧。”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孤独的人容易被欺负,人多了就很难被欺负。B我一个人容易失败,我们很多人就不容易失败。C单独的一支箭很容易被折断,很多支箭合在一起就不容易摧毁。26阿豺用折管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们要_。【答案】24 告诉 死25C26团结一致,不能手足相残,搞内乱【解析】译文:吐谷浑的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他将要病逝时,命令他所有的儿子每个人贡献一支箭。拿出一支箭给他的弟弟慕利延,让他

    22、折断这支箭,慕利延折断了它;阿柴又拿十九支箭让慕利延折断它们,慕利延不能把箭折断,阿豺告诉他说:“你们知道吗?一支箭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折断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说完后他就死了。2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字词意思。(1)阿豺乃谕之曰:阿豺告诉他说。谕:告诉。(2)言终而卒:说完后他就死了。卒:死。2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最后再辨析出正确的

    23、句子。句子“孤则易折,众则难摧”翻译为:一支箭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折断了。故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26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通过阅读可知,慕利延很容易地折断了一支箭,而竭尽全力却没有折断十九支箭,这说明了手足不能内乱,要团结一致,阿豺是想用这种方法来教导孩子们要团结协作,不能手足相残,搞内乱。(2020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小学五年级期末)(一)(7分)【甲】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桑葬、躄、踊、痛苦之事。母曰:“_。”_,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

    24、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_。”_;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乙】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逝,母亲仉氏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小伙伴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孟子母子离开那里,把家搬到集市旁。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妈妈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把家搬到屠宰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把家搬到

    25、了学校附近。每月初一、十五,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以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27给【甲】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1分)28结合上下文,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短文的横线上,最合适的是()(2分)是亦非所以居子也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遂迁居市旁继而迁于学宫之旁ABCD29孟子的行为变化说明()(2分)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树挪死,人挪活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30“遂居于此”这句话的意思是:_(2分)【答案】27孟母三迁(1分)28C29A30于是居住在这个地方(“于是”一分,句子通顺一分)【解析】1孟母三迁 ,短文选自孟母三迁的故事2. “是亦非所以居子也”意为“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此非所以居子也”意为“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乃去,遂迁居市旁”意为“于是孟子母子离开那里,把家搬到集市旁”“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意为“于是,他们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联系上下文可知答案应为C3孟母三迁启示我们: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与选项A的意思相近,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146.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