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精准立意(练习含答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4 精准立意练习含答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专题 14 精准 立意 练习 答案 2023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精练
- 资源描述:
-
1、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之:精准立意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2、求写作。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
3、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之:精准立意练习题答案1. 【审题指导】(1)背景材料分析这道题诞生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大背景下。材料是毛泽东论“体育之效”的有关文字,言说身体,有目、耳等“点”的变化,也有“面”的“强弱之变”。概而言之,是说“体育(锻炼)”对身体会产生影响,而且会有向强和向弱两个维度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写作必须在“体育(锻炼)”与“身体”的关系上展开,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围绕从中得到的“启示”言说。首先,材料立足于“体育之效”,阐述体育(锻炼)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
4、扬体育精神,阐发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引导全社会重视体育,关注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引导青年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进而健全人格,淬炼意志。在立意上,我们的思考应该从体育之效用出发,但是我们的思考不应该局限于“体育”,而应该从“体育”出发,结合材料,拓展到事物强弱关系的发展变化之上,并把握其本质规律。当然,我们的思考不能离开“体育”,因为“体育”是我们思考的基点,也是原点。其次,由(身体)“至强”而“至弱”,“弱”而“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生发开来联系社会国家的“强”“弱”之变,并能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做法,要求考生有极强的思辨能力,有深入实质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关注时代、社会、家国的情
5、怀。再次,除了分析材料的论说逻辑,还要关注材料的文化背景。联系体育之研究一文创作的背景。当时的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环伺,旧中国积贫积弱,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一代伟人、刚刚二十出头的毛泽东高屋建瓴,目光如炬,撰此宏文,提升民族自信,振奋国人精神,表现出超越同侪的远见卓识。如果不将材料的文化背景与当代社会进行对比,则很难挖掘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与当代思考。(2)任务要求分析“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和“根据以下材料”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要始终围绕着“体育”展开,即“扭住了说”;当然也可以适度“外联”,运用同质的或反向的材料。【优秀范文】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湖南考生伴随觉醒年代等剧的热播,在中国
6、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时间节点,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关于“体育之效”的宏论更显高屋建瓴,精辟理解。这些文字所承载的自强精神如时光隧道里不灭的星火,照耀着中国国力由弱变强的曲折征程。慨叹中,以史为鉴,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崛起揭示了“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的客观规律。世间万物,皆有强弱之分,天生强者不可沾沾自喜,天生弱者不必自惭形秽。伤仲永的故事令人扼腕叹息,假如方仲永在展示自己“受之天”的通悟后,没有被父亲带着四处炫耀而是加强学习,是否还会“泯然众人矣”?与之相反,面对无声无光的世界,海伦凯勒未因失聪失明而放弃自我,而是奋发有为,终成命运的强者。强弱并非天注定,弱者可变强,而强者也可变为至弱。是
7、故,生而为强者在自律自尊中实现自我升华,将浩气挥洒于霓虹之上!生而为弱者无须自悲,若在逆风中把握方向,生出羽翼亦能直上九万里!强弱可互相转化,个人如此,社会和国家亦如此。放眼当下神州大地,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骄人成果载入人类史册;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设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再次展现“中国力量”今日之中国以自强不息摆脱了“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超轻细”的窘态,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是先天还是后天呢?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因此,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逆境是颠覆弱者生活之舟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