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赤壁之战_浙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教学 设计 赤壁之战 浙教版
- 资源描述:
-
1、、赤壁之战教学目标:1、学会按照单元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2、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缩写课文的有关段落。 3、学会10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的意思。 4、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难点:把有关自然段内容缩写成简短的话。根据要求,对课文进行简要复述。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教学时间:课时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上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双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
2、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千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内容。 2、自学反馈,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调兵遣将:调,调动;遣,派遣。调动兵力,派遣将领。 自不量力:量,估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不计其数:非常多,无法计算它的
3、数量。 丢盔弃甲:盔,打仗时戴在头上的用金属制成的帽子。甲,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军衣。盔甲很笨重,丢掉了容易逃命,形容军队大败狼狈逃跑时的样子。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l)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赤壁之战用火攻的计策是谁想出来的? (3)“火攻”与赤壁之战的胜败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理脉络,分段落。1、读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按“对峙定计火攻曹兵”的顺序用“|”把课文分成三段。 3、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自然段) 第三段(第511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后练习第1题第(1)小题:赤壁
4、之战前,交战双方的形势怎样? 2、交流: (1)抓住“调兵遣将”“隔江相对”理解赤壁之战的起因和战前形势。理解“隔江相对”。 北曹操的兵马 长江 南东吴的兵马 (2)文章为什么要写“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3、曹操为了要渡江,作了什么准备工作?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所以曹操下令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练习在水上打仗的本领) 4、比较句子: 可是要渡过长江非坐船不可。 可是要渡过长江要坐船。 (搞清坐船渡不划唯一的选择。) 他只等兵士练好了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他等兵士练好了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前一句的“只”说明曹操自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01 父亲课件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