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15 章审题立意 考点二 立意.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15 章审题立意 考点二 立意 2015 高考 一轮 语文 复习 考点 突破 课件 15 审题
- 资源描述:
-
1、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考点二 立意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虽然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体系中并没有“立意”这个说法,立意问题更多地看审题是否切题,中心是否突出。但是,它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暗中操纵着阅卷老师的评分尺度。阅卷老师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评立意分的:精要概述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1从文章中心的确立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1)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当阅卷老师看到你的文章时,能感觉到你的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而这个中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形成了自己的写作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同时,文章中表达的见解、看法鞭辟入里,超出一
2、般地显露出来,情感鲜明、态度坚决,那你的文章的立意就有可能进入一类卷了。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2)看文章中心理解是否准确、深刻,有无思想。文如其人,人的伟大在于思想。所谓平庸的作文,即指内容空洞、毫无思想的作文。一篇文章有了思想,就有了血肉生命,有了“精气神”。这个思想就是看你对文题有无自己独到的理解、分析。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2从立意的常见误区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立意的常见误区有:(1)偏离题意。(2)认知、情感有偏差。如2010年山东卷作文,若在作文中大谈特谈生活中的阴暗面,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固然扣住了“阴影”,但别忘了材料中的辩证关系,还有“
3、光明”。这不仅是偏题问题,恐怕还有认知问题。只看到“阴影”,看不到“光明”的主流。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3)立意散乱,多头绪多中心,缺少集中意识、重点意识。(4)立意陈旧、一般,缺少新意和深刻。这些误区常常是作文立意中的“雷区”,轻易不能碰。这也是给我们的警示。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典例精析(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
4、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例1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指导 这是一个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的主题是常规话题也是热点社会问题:捐助。材料中涉及到捐助者和三类受捐助者。如果从多角度立意的话,材料中的四类人应该有四个角度。从捐助人的角度看:奉献是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快乐之源等等。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从接受捐助的角度看,应该有三类,这实际反映的是三种人。有人说,我跟捐助没有缘分,其实,跟我们学生关系最大的就是国家和集体的一些捐助
5、:国家助学金及某些企业助学金,助学基金等;我们也会成为捐助者,比如为生病的同学捐款,为灾区捐款等;应该说我们离捐助并不遥远,这些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综上,可以有如下立意:1.接受捐助,理所应当;2.捐款是债务吗;3.自食其力;4.我们需要精神上的捐助。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上面的立意应该说都算“符合题意”,但最好的应该是从捐助与受捐助之间的关系入手,谈深入一些。比如,材料中给的是一个富翁做慈善,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反问:“慈善,带有功利目的吗?”另外,三种受捐助的人中,第三种人让我们刮目相看。他为什么拒绝?本文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捐助别人的经过,也可以叙述自己
6、接受别人捐助的经过。不过,本题写议论文比较合适。因为文体不限,也可以写散文、小说、剧本等。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佳作展示】让爱双向流动广东省一考生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
7、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
8、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高考总复习 语文精要概述典例精析即时训练【名师点评】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7课 故事二则习题课件2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