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课堂讲义同步系列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8课咬文嚼字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版课堂讲义同步系列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8课咬文嚼字 2018 2019 课堂 讲义 同步 系列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咬文嚼字
- 资源描述:
-
1、不求甚解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
2、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3、一、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字词、名句。2.反复诵读,把握文意,深刻理解作者的观点。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例证方法。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并吸收借鉴。4.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求真求是的“咬文嚼字”精神。二、作者连线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他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名家。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1917年在香港大学攻读教育学。后来赴英国留学,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广泛涉猎西方文化。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一直
4、是北大教授,并兼多种职务。他是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新中国成立后,朱先生一直研究美学,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在国际上独成一派。“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个座右铭使他坦然应对一切,虚怀若谷,游刃有余。他曾经说过:“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三、背景探寻提倡咬文嚼字,提高语言修养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修养,用一种粗枝大叶的态
5、度对待语言文字,不注重推敲文字,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一现象,朱光潜写下这篇文章。他告诉人们:语言文字是多么美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大有讲究。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四、文体知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
6、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五、归纳整理1.字音2.字形3.词语(1)捉摸琢磨【辨析】“捉摸”是猜测、预料的意思,多用于否定式。“琢磨”:读“zu mo”时,意思是思索、考虑;读“zhu m”时,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运用】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学习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需要积极顽强应战。答案 捉摸 琢磨(2)简洁简捷【辨析】“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直截了当,也作简截;简便快捷
7、。二者区别在于词义侧重点不同,“简洁”突出事物的洁净,没有多余成分;“简捷”突出直截明快,不拖沓啰嗦。【运用】他的描绘而生动,把中国画的韵味显示出来了。试试这些快速的食谱,它们可以帮你逃离厨房,拾回清闲。答案 简洁简捷4.成语(1)锱铢必较:_(2)不即不离:_(3)自鸣得意:_(4)学富五车:_(5)索然无味:_(6)点铁成金:_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既不亲近也不疏远。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鸣,表示。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形容呆板枯燥,毫无趣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神仙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文中比
8、喻把不好的作品改好。一、合作探究1.什么叫“套板反应”?朱光潜先生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的?答案在写作中,一写就先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朱先生非常反感这种做法,他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2.对“咬文嚼字”四字的理解,作者能从庸常的理解中,挖掘它的积极意义,赋予它以文学的谨严精神。作者是如何进行严密的论证的呢?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9、,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章从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论证“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这一观点,举了王若虚改史记的例子。喻证法。“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通过喻证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3.本文运用材料信手拈来,说理举重若轻、流畅生动,请分
10、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进行说理的。答案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有: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是文字修改方面的,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文章增色;是说明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即怎样去咬文嚼字。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论说文中所列举的材料一定要鲜明有
11、力地证明相应的观点,反之则是材料使用不当。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应具有对应性和最佳性。4.如何评价“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种观点?答案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5.学习这篇文章给予我们什么启
12、示?答案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咀嚼是否到位。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效应是要不得的。让我们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文字的咀嚼实质上就是思想感情的推敲。作为读者,阅读时品味语言,就要品出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作者,写作时要推敲语言,就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务求思想透彻,情感凝练。让我们明白品味语言要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328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3:现代文阅读(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