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 河中石兽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2022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5 河中 作业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25课 河中石兽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坍圮(p)僧人(sng)招募(m)短棹(zhu)B.铁钯(p)携带(xi)木杮(sh)摇曳(y)C.啮沙(ch)坎穴(xu)倒掷(zh)湮没(yn)D.溯流(s)臆断(y)河干(gn)暴涨(zhn)答案1.DA项,“棹”应读“zho”。B项,“杮”应读“fi”。C项,“啮”应读“ni”。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于河(3)竟不可得(4)曳铁钯(5)湮于沙上(6)遂反溯流逆上矣(7)可据理臆断欤答案2.(1)河岸(2)倒塌(3)终了,最后(4)拖(5)埋没(6)于是(7)主观地判断 3.2021山东
2、省泰安市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 阅:经过B.求之下流,固颠固:坚固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颠:颠倒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依照答案3.BB项,“固”在这里的意思应为“本来”。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 必于石下迎水处B.啮沙为坎穴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沿河求之 然则天下之事D.二石兽并沉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4.AA项,均为介词,在。B项,成为/介词,被。C项,代词,代指石兽/助词,的。D项,兼词,相当于“于此”/语气词。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2)是非木杮古义:今义:(3)盖石
3、性坚重古义:今义:答案5.(1)事物的道理、规律 物理学(2)这 对,正确(跟“非”相对)(3)句首语气词 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6.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但微颔之 B.棹数小舟C.吾射不亦精乎 D.一狼洞其中7.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僧)以为顺流下矣B.(坎穴)渐激渐深C.如其言,果得(石头)于数里外D.求之(于)下流答案6.CC项,动词用作名词,射箭的技术。A项,名词用作动词,点头。B项,名词用作动词,划(船)。D项,名词用作动词,打洞。7.C 根据课文可知,省略的成分是“石兽”,而非“石头”。故答案选C。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4、是()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D.课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答案8.B 通读课文可知,讲学家并没有掌握真正的“物理”。故B项“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表述错误。9.填空。(1)河中石兽选自 ,此书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作者,字,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代学者、文学家。(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认为其“”;讲学家认为其“”;老河兵认为其“”。(3)文中点明人们不能臆断的原因的句子是:,。答案9.(
5、1)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晓岚 清(2)顺流下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 溯流逆上(3)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众服为确论。(3)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答案10.(1)(寺僧)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关键词:求、竟)(2)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关键词:服、确论)(3)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错乱;到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错乱吗?(关键词:固、颠)(4)(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关键词:如。倒装句式)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0
6、分)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时间为序进行叙述。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然后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几个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对于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答案1.DD项,讲学家只发表了议论,并未采取行动。2.下列四图,最符合老河兵对河中石
7、兽应“求之于上流”的原因分析的一项是(2分)()答案2.A 理解文中“水不能冲石遂反溯流逆上矣”即可选出答案。3.文中两次写到了“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4.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3分)答案3.【答案示例】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1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有实践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1分)【解题思路】联系上下文,根据当时的语境和他们所说的话来理解。第一次“笑”是讲学家笑众人“不能究物理”,第二次“笑”是老河兵笑讲学家主观臆断。4.【答案示例】议论。(1分)由河中寻石兽引发议论,意在表明:看问题不可片面,要
8、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做空头理论家。(2分)【解题思路】最后一句发表议论。启发意义,在理解最后一句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回答即可。5.2021山西模拟改编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班级组织了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与。(4分)(1)第一小组的同学将收集到的科技新闻和语文知识相联系,命制了一道选择题。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工程在轨建造大幕正式开启。从“神舟”到“天宫”,从载人到出舱,从“嫦娥”到“天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建设
9、,拿出赶考姿态,保持归零心态,开启冲锋状态,通过自身的努力撑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天者,人之极顶也;和者,世之达道也。致天和,天下和之,弘梦兴焉。天和,寄托着中国航天人勇闯太空的远大理想,承载着中国航天人开拓天疆的壮志豪情。但驾长征御天和,梦启九州谱壮歌。这个航天快闪,超燃!A.画横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明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对航天人、航天精神的赞美。B.“承载”的“载”部首为“车”,共10笔,第7笔是“提”,读音为“zi”。C.“御天和”“谱壮歌”都是补充短语。D.“超燃”是网络词语,在这里指“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这件事让人热血沸腾,万分激动。5.(1)C“御天和”“谱壮歌”都是动
10、宾短语。答案(2)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筑外观独具特色,第二小组的同学结合新馆主题和该建筑造型的特点创作了一副对联。下联是“科技成果若繁星似烟海,创新发明艳寰球”。请你根据以下链接材料为其选出恰当的上联(2分)()【链接材料】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筑为一巨大的正方体,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形似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巨型“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A.新馆建筑搭积木建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B.新馆建筑如巨锁像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C.新馆建筑如巨锁像魔方,解锁探秘寓意深D.新馆建筑搭巨锁建魔方,解锁探秘寓意深答案(2)B 解答此题,既要熟悉对联的特点,又要结合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