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5采蒲台的苇|北师大版 (共18张PPT).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5采蒲台的苇北师大版 共18张PPT 六年级 下册 语文课件 3.5 采蒲台 北师大 18 PPT
- 资源描述:
-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英雄采蒲台的苇教材分析采蒲台的苇这篇课文课文看似赞苇,实则通过对无数抗日英雄的事迹的概述,以及一次为掩护掩抗日队伍宁死不屈与敌人斗争典型事例的具体记叙,歌颂了白洋淀人民团结对敌、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崇敬抗日志士的情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文中的故事及相关的课外资料,理解和体会“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以及“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等句的含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讲述的故事;3、细读课文,通过朗读揣摩、理解人物动作、对话描写所表达的情感;4、了解白洋淀“人”和“苇”的关系及
2、苇的象征意义,感受白洋淀人民宁死不屈、与外来入侵者英勇斗争的精神。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在河北省中部,有一方神奇的土地,叫白洋淀,这里风光秀美,盛产芦苇,人们依靠芦苇生活,作家孙犁就在白洋淀写下了著名的作品白洋淀纪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蒲台的苇,就是摘自这部作品。作者介绍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写作背景1947年春天,孙犁在冀中安平地区采访,他遥望着白洋淀漫开的芦苇,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蕴藏在其中。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四十
3、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干条,就像迷宫一样。白洋淀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得发黑,芦苇万顷,俯仰吐穗。它们生长得很快,狠狠往上钻,像一支支箭,直刺云霄。他想,这样大好的河山,怎容得日本鬼子玷污她?在这里,苇就像充满灵性的人,人则像是有思想感情的苇。孙犁搜集了不少在采蒲台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孙犁感到白洋淀人民在战斗中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成熟了。于是,他挥笔写下了采蒲台的苇等一系列文章。文章的题目是“采蒲台的苇”,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采蒲台的人民机智勇敢地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从课题看,题眼是“苇”,而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人。为什么呢?这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